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文化

念佛法门一定要调伏现前烦恼

不得包藏瑕疵:瑕疵是念佛恼指一时的缺陷,譬喻我们起心动念中都有一些贪、法门伏现瞋、定调癡、前烦高慢的念佛恼烦恼。修行人的法门伏现身业、口业可能有一些过失,定调或讲错话,前烦或身体行为不正当,念佛恼这时自己会知道,法门伏现别人也会知道,定调所以很容易把它抓出来,前烦透过忏悔来产生对治。念佛恼但修行人最大的法门伏现问题是意业的过失,自己心中经常起恶念,定调别人却不知道,如果自己不观照,就会有问题。

念佛法门一定要调伏现前烦恼

憨山大师说,一般念佛人,一方面起烦恼又不对治,如是心中就有两种功能,一是念佛的善功能,一是烦恼的功能,则「佛只听念,烦恼只听长」,到了临命终时,念佛的力量现前,烦恼的力量也现前,不幸的是,烦恼是多生熏习所成,是熟境界;念佛是今生才修习,是生疏的境界,所以最后烦恼把佛号的力量吃掉了。

有些人在修念佛净土法门时,从来不对治烦恼,反正也没有人知道。修行比较好的人,发现意业起烦恼,就赶快转念念佛,如是停止烦恼后又开始念佛,念佛一段时间后又起烦恼,发现烦恼时又提起佛号,如是又中断烦恼,但烦恼的势力永远存在,若没有以呵责或观照四念处来对治,烦恼就会永远存在,临命终时,自己的佛号不是烦恼的对手。

所以这里佛陀的大慈悲,告诉我们不要包藏瑕疵,因为若放纵烦恼瑕疵,它就会不断的增长广大。所以憨山大师的慈悲,告诉我们要对治烦恼,念佛法门一定要调伏现前烦恼,烦恼现前时,或者以呵责的方式,观照烦恼如大火,让我们热恼;烦恼如冤贼,偷走我们的功德法财;烦恼如毒蛇,伤害我们的法身慧命。

如是一方面思惟烦恼的种种过失,一方面用无常无我的智慧来观察它,烦恼也是因缘所生法,若以观照力来对治,它的势力就会减弱。所以这里经文告诉我们要对治烦恼,不要放纵它。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