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观
「四念处观」就是念处观一种般若智慧。有的念处观人讲小乘没有般若;小乘的四念处就是般若,怎么说没有般若? 我们修四念处观,念处观就是念处观在修习般若智慧。明白四念处观的念处观道理以后,还要去修习、念处观去薰习。念处观怎么薰习?就是念处观要去思惟,把这个道理放在我们意念当中,念处观慢慢去想、念处观去回忆,念处观专注思惟这个道理,念处观一遍、念处观两遍、念处观三遍,念处观乃至于十遍、百遍……忽然一念相应, 什么叫做一念相应?例如修「观心无常」,观一观、观到后来,忽然所有的念头统统没有了,因为这些心念都是无常的,就像水泡一样,是虚妄的东西,慢慢就会化掉。众生不知道心念是无常、是虚妄,跟着虚妄的心念起惑、造业。 现在我们知道这些心念都是生灭、无常,继续用功起观行,慢慢、慢慢,这些生灭、虚妄的心念就没有了,这个时候一念相应,能观之智、能观这念心,与所观无常之理相应,妄想空掉了;寂灭的境界现前,一念相应,就契入寂灭,成道证果。 佛说八万四千个法门,我们不一定每个法门都要修;如果我们一门深入修「观心无常」这个法门相应了,一样可以得解脱、超凡入圣。 修「观心无常」,就是用智慧来破除愚癡的心。众生愚癡,有贪瞋癡、无明所以有我执、我所。你看我们心当中无明现前的时候,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看这个也不顺眼、看那个也不顺眼,始终觉得很烦恼,这就是心当中的无明作祟;无明现前,假使不知道观照,就会被无明转跑了。 如果知道观照,这念心一动就是「生」,马上就注意到这个念头生起来了,注意到它,这个念头一下就过去了,这就是「灭」;第一个念头过去以后,第二个念头又来了,这又是「生」,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生生灭灭、生生灭灭、生生灭灭…… 这样去观,看到所有的心念都在生灭、生灭、生灭,所以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最后照破,妄想没有了,到达不生不灭的境界,一念不生,这就是般若智慧,就能得到解脱。我们修「观心无常」,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观,这属于小乘的般若。 小乘的般若观到最后,寂灭现前,就到达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脱离生死的根本。不过,以最高的境界来讲,寂灭也不住;心住在寂灭,只是让我们暂时休息一下。众生从无始以来都是在轮迴当中,佛很慈悲,就告诉我们如果一下悟不到菩提心,也可以先住在寂灭当中,出三界,了生死;之后再回小向大,修菩萨道,成就佛道。 大乘是用般若的智慧来转烦恼。以大乘来讲,观行的方法是很多,除了观无常生灭以外,还要观一切法如梦如幻、如泡如影,观一切法都是幻化不实的,都是一场梦,所以「宴坐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这也是般若的观法,这就是转识成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末法时期,念佛以持名最为得力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四)【讲义】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二)【讲义】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九)丙二发起序 此经以阿难示堕淫室为发起之端,以阿难过去空王佛所,与佛同时发心,其深本同前上首
- 把三界的苦「观」出来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九)严净毘尼者:毘尼戒律之总名,此云善治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七)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九)云何为饮食?聪明魔施设?
- 如何通过身口意三业修净土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一)【讲义】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
- 随机阅读
-
- 天乘四种禅定之四禅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讲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三)云何现已灭?云何净诸觉?云何诸觉转?及转诸所作?
- 共读楞严开示(十七)道场加行 断杀、盗、淫、妄
- 凡夫被命转,圣人能转命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六)所问相云何?及所问非我,云何为胎藏,及种种异身?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八)支句非支句。巧明处句非巧明处句。禅句非禅句。迷句非迷句。现句非现句。护句非护句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九)世界相续
- 这才是究竟的快乐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三)【注释】大慧,若复诸余沙门、婆罗门,见离自性:浮云、火轮、揵闼婆城、无生、幻、焰、水月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七)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
- 共读楞严开示(十四)审除细惑,说二如来藏
- 如果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八)支句非支句。巧明处句非巧明处句。禅句非禅句。迷句非迷句。现句非现句。护句非护句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五)第四卷:阿难请示华屋之门,即是悟后请修。以此证知,前三卷半,乃说性,不说修,故独属奢摩他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八)支句非支句。巧明处句非巧明处句。禅句非禅句。迷句非迷句。现句非现句。护句非护句
- 在世间上要做到这四个缘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九)云何为饮食?聪明魔施设?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二)【讲义】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七)【讲义】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