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一)【讲义】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
1、共读共读楞严开示,楞严轮保四百一十一,开示空生【讲义】因空生摇,百讲坚明立碍,义因摇坚有金彼金宝者,明立明觉立坚。碍彼楞严经讲义是金宝觉立坚故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持国,这两部开示是共读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楞严轮保 2、开示空生欢迎各位有学之士,百讲有修之仁者,义因摇坚有金各位高僧大德,明立开悟见性的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 3、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4、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经文:【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因空生摇,因为这个空昧觉明明昧互相的倾夺,生摇,“摇”就是风,这四个字是形容前面那一段的风。因为空昧觉明,而且明昧相倾,而生摇动的风。坚明立碍,“坚”就是坚固的执心;“明”就是坚持的妄明,还是离不开妄明。 5、这个执心还有妄明,立地大的坚碍之相。所以,这个地大的坚碍之相,就是没有智慧心所产生的;有了智慧心,你会洞彻色即是空,就无所谓的地大,所有的色、地大,全是坚固的执心,坚执的妄明,一定要看;但是,却透不过去,又不用智慧看,所以,只好看表相,结暗就变成色。 1、彼金宝者,金宝者是指地最坚硬的,金宝就是如同地了,这金属的意思,土跟金,这个就是地大种,这地大形成了。我们这个金宝,像我们这个地上挖下去,都是金银财宝,这个金宝者就是坚硬的地,金宝者就是地大种。明觉立坚,依无明还有妄觉所立坚碍之相。故有金轮,因为坚执不休,积而成轮,故有金轮,保持国土,这个金轮就是地。 2、所以,这个地大怎么形成的。再讲一遍,底下先解释一下:因空昧的觉明,明昧相倾,而生摇动的风,这个坚固的执着心,还有坚执的妄明,因此立地大坚碍之相,比喻地大种之金宝,依无明妄觉所立坚碍之相,因为心坚执不休,积而成轮,所以有金轮保持国土,这个是地大,还是由坚固的无明来的、执着心来的孤山法师曰:】孤山法师是宋代僧,为天台宗山外派大师,以师隐居孤山,位于浙江杭州西湖西北隅之岛屿,一个岛屿;世称为孤山智圆。这叫孤山法师。法师曰:【土与金皆坚性。 3、因空生摇者:因空昧觉明,明昧相倾,】妄明晦昧相倾。【巳生摇动之风。】这一段,这四个字是讲风大。【坚明立碍:乃属地大;此大由坚固执心所成,坚执妄明,欲明晦昧之空体。 4、其奈空体,卒不可明,由执心故,遂乃结暗为色,而立地大坚碍之相。世间地大,不出妄心,坚执所感,可见地大之种,乃是无明妄心,一念之坚相耳【彼金宝者,又为地大之精明觉立坚者:则指依无明妄觉,所立坚碍之相,如痴情化石之类。 5、】意思就是:一个人太过痴情,爱到死去活来,爱到几乎两眼无神,每天都是想他,梨山痴情花这个痴情,将来就像死人一样的,每天都想他,心中唯一的是他,后来就化成石,叫做痴情化石之类的。所以,在《楞严经》里面,一切植物也是由动植物所转化而来的,有时候,在《楞严经》里面讲:那树木也是由有情可以转化过来的。【坚执不休,积而成轮而世界一切国土,皆依金刚轮。如密部所说:‘地大最下,有金刚际’是也。共读楞严开示
四百一十一【讲义】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八)【讲义】三细六粗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七)【讲义】巳五 识阴 (分三)午初 举喻合法 二 就喻详辨 三 结妄归真 今初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八)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
- 有六种祸患会致钱财消散通往恶道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七)【讲义】巳五 识阴 (分三)午初 举喻合法 二 就喻详辨 三 结妄归真 今初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九)【讲义】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八)【义贯】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于意云何?
- 【图】虚云老和尚120年的传奇人生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六)但此国见,彼国众生,本所不见,亦复不闻,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
- 随机阅读
-
- 大安法师正月初三新春开示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三)【义贯】如是,阿难,当知如是觉知之根,非寤寐来;非生灭有;不于根出;亦非空生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一)经云:“淫怒痴性,即戒定慧性,”以登伽之事证之,即可断疑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七)【讲义】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 不能忽略权法的重要
- 共读楞严开示(二百七十八)【讲义】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七)【讲义】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讲义】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 如果不吃肉,吃蛋可以吗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五)【讲义】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七)修楞严要旨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七)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
- 不买点供品,佛菩萨就不加持你了吗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一)经云:“淫怒痴性,即戒定慧性,”以登伽之事证之,即可断疑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四)【义贯】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五)【讲义】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
- 为什么会有大海平地呢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三)若非明和,则见与明,必有边畔!汝且谛观:何处是明?何处是见?在见在明,自何为畔?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初悔闻请定竟 戊二 会众愿闻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七)【讲义】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