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八)方便句非方便句。巧句非巧句。净句非净句
1、共读共读楞伽开示,楞伽一百二十八,开示方便句非方便句。百方便句便句巧句非巧句。非方非巧净句非净句。巧句 2、句净句非净句楞伽经义贯是共读由成观法师编纂的,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楞伽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开示 3、百方便句便句欢迎各位有学之士,非方非巧有修之仁者,巧句各位高僧大德,句净句非净句开悟见性的共读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 4、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伽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5、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经文:【方便句非方便句(16)。 1、巧句非巧句(17)。净句非净句(18)这方便,“方便”为什么叫方便呢。方便要度这个贪,就是要超越这个“贪”,要用智慧种种方便,才能度这个“贪”,有贪就有生死,你的苦就不会断灭,你的苦就没有办法来息灭,所以方便度这个“贪”句,法的建立,用种种的智慧,如来施设种种的方便,叫做方便句的建立。 2、非方便,方便就等同善巧,所以我们一般称为善巧方便,这巧就是善巧法,佛所说的善巧法,其性本空,也无所谓的善巧法,如来的善巧方便,最重要的是清净,是为了清净的法,所以有净句非净句的建立。净就是清净,句就是法,建立了清净法,为什么建立了清净法。是因为如来有善巧方便,度种种的贪嗔痴,度过了以后就有清净啊,但是你如果著一个清净,又不对,净依染而建立的嘛,有染才有净的建立,所以染本身空无自性,也不可以建立一个清净,所以不落两边,染不可得,净当然也不可以建立,所以净是依染而建立的,实在是空无自性,所以有非净句的建立,这个“净”,另外一个重点的解释,是净除烦恼障,净除所知障,这个当作动词用。 3、“净句非净句”就是说,我们清净法这是当作名词用,名相,一个名相用,非净句,因为净依染而建立的,实在是空无自性,所以有非净句的建立,但是这个“净”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叫做离相,除的意思,叫做净除烦恼障,或者是净除所知障,烦恼障是对五蕴身的,不了解、迷茫,迷茫于五蕴色受想行识;所知障呢。是对万法,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万法,从后天的学习也称为所知障,后天的学习卡了一层厚厚的知识,文字知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音乐的知识,世间所有的众生本性不会用,他卡了一层后天所学习的,简单讲为了生存,为了生存学得一技之长,或者是搞音乐,或者是搞艺术,或者是毛笔啊,人总是要生存嘛,要混一口饭吃,他就把那个当作是真实,不晓得这个是空无自性的东西,那么整句的意思是说,方便法建立是为了度贪,但是佛陀说方便度贪,其实不可得,叫做方便空无自性,所以建立了非方便法。 4、那么善巧就是方便,善巧方便法当体即空,也无所谓的善巧方便法,所以有非巧句的建立,如来的善巧方便,都是为了清净之法,所以有净句的建立。但是净是依染而有的,因为染我们才讲净,因为有净我们才讲染,但是染净两个都是空无自性,所以佛性不离、不落两边,不可以离,不可以落入染边,当然也不可以建立清净这一边,建立了清净是为了破除染,著一个清净又变成污染,所以有非净句之建立,所以这个净当作动词用的时候,就很贴切了,净除烦恼障、净除所知障。那么这个整句就变成从后面开始,就变成《金刚经》的模式了。 5、再念一遍:佛说善巧方便,即非善巧方便,是名善巧方便。这个往后的模式,统统开始就用这个了。再讲一遍:佛说方便佛说善巧方便,即非善巧方便,是名善巧方便。佛说清净法,即非清净法,是名清净法。共读楞伽开示
一百二十八方便句非方便句。巧句非巧句。净句非净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生日应当诵经礼忏修诸福事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四)【讲义】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一十五)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
- 自己不加持自己,我们就跟诸佛菩萨沟通不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二)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讲义】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 盗木材的夫妻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讲义】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
- 随机阅读
-
- 顺着道德去做,就能得到五种福报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五)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四)【讲义】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七)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
- 求地藏菩萨满愿快,是什么原因呢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八)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祇陀林今何所在?]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九)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讲义】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妄生涩滑
- 这个就是参禅下手的窍门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五)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四)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刧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五)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
- 世有诸天鬼神其数甚多,何唯供养此十二天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六)【讲义】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
- 共读楞严开示2——要敬佛、敬法、净僧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五)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
- 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六)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三)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六)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