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九十八)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祇陀林今何所在?]
1、共读观祇共读楞严开示,楞严九十八,开示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佛告观祇陀林今何所在楞严经讲义是阿难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汝今,这两部开示是现坐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讲堂今何欢迎各位有学之士,陀林有修之仁者,共读观祇各位高僧大德,楞严开悟见性的开示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佛告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阿难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汝今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 2、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3、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经文:【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祇陀林今何所在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今祇陀林实在堂外。][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阿难][世尊。 4、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此大重阁清净讲堂]:祇桓精舍在佛世时有七层。东晋法显法师与唐玄奘大师去印度的时候,仍见其遗迹。 5、“瞩”:就是看。[户牖开豁]:“户”“牖”“豁”。义贯:[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在“如来”的“讲堂”中,你“观”看一下“祇陀林”现“今何所在。 1、”阿难回答说:[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是“在给孤”独“园”中,而[今祇陀林实在]讲“堂”之“外。”佛说:“阿难,汝今”人在讲“堂中”,张眼一看,最先看到的是甚么。就是,“先何所见。 2、”,阿难回答:“世尊。我”现“在”讲“堂中”,张开眼睛一看,首“先见”到的是“如来,”其“次”再“观”见“大众;如是”次第“外望,方”可“瞩”望到祇陀“林园。”世尊道:“阿难,”当“汝”想“瞩”望祇陀“林园”时,你“因何”而能“有”所“见。”意思是说:,你怎么能看得到。 3、阿难答:“世尊。此大讲堂”的门“户”窗“牖”都很“开豁”通彻,没有甚么遮障,“所以我”人虽然“在”讲“堂”内,但亦“得远”远“瞻见”室外。这段经文描述了佛问了阿难三个问题,阿难都一一回答,佛问的每个问题都是另有深意的。共读楞严开示
九十八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祇陀林今何所在?]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如何理解因果的道理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三)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别,决断句义;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诸地不相至,百变百无受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三)【注释】彼彼诸病人,良医随处方;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妄想非境界,声闻亦非分;哀愍者所说,自觉之境界
- 彻底斩断娑婆想和发愿来生矛盾吗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五)【注释】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一)有品句非有品句。俱句非俱句。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一)有品句非有品句。俱句非俱句。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
- 往生兜率净土的三品九等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一)如来特于此无上顿教,说出自证境界,令诸大菩萨亦能体会如来自觉圣趣
- 随机阅读
-
- 怎样才能让心变清净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九)用真如的心修行,才能真正进入修行的状态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一)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一)阿跋多罗宝即是无上宝
- 凭求佛速来接引的强烈愿心,能否当下蒙佛接引往生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五)兔毫窗尘虮,羊毛麥廣麦尘,钵他几麥廣麦?阿罗麥廣麦几?独笼那佉棃,勒叉及举利,乃至频婆罗,是各有几数?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九)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知大菩萨众心之所念,名圣智事分别自性经,承一切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六)大慧,彼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无开发方便。
- 跑因果道场搞附体,还不让去寺院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五)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九)【注释】大慧,若复说无种、有种、识三缘合生者,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
- 仅贪求极乐世界的享受,是否会障碍往生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八)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所谓自境界妄想见,不觉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九)众生生诸趣,何相何像类?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
- 阿弥陀佛为何被尊称为「佛中之王」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五)兔毫窗尘虮,羊毛麥廣麦尘,钵他几麥廣麦?阿罗麥廣麦几?独笼那佉棃,勒叉及举利,乃至频婆罗,是各有几数?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六)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五)【诠论】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