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大愿——(第20愿)繫念必得往生
设我得佛,大愿第愿十方众生,繫念闻我名号,往生繫念我国,大愿第愿植众德本,繫念至心迴向,往生欲生我国,大愿第愿不果遂者,繫念不取正觉。往生 我成佛时,大愿第愿十方世界诸众生闻信我阿弥陀佛的繫念名号,专心繫念我国,往生修习诸善万行,大愿第愿将此功德至心迴向往生我国,繫念如是往生净业行人若不能如愿往生,不取正觉。 第十八愿侧重在「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第十九愿侧重在「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而这一愿的重点是「繫念我国」。专称名号固是往生正因,然一心繫念极乐世界种种庄严,以此功德迴向,亦能成办往生净业,此属观想念佛,《观经》前十三观所展开的即是观想的对境。 东林高贤中有一位僧济法师,即属繫念往生的。僧济法师生病之际,慧远大师前去探视,给他一支蜡烛,云:「汝可运心安养。」(意谓:繫念极乐世界。)于是僧济法师「执烛凭几」,手执蜡烛至心想念极乐净土,又请比丘僧众诵念《无量寿经》。便于当夜,梦见自己拿着蜡烛在空中飞行,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他接在手掌心上,遍至十方剎土。僧济法师醒来,很欢喜地对众比丘说:「我以一夜繫念西方净土,便蒙阿弥陀佛接引。」第二天傍晚,僧济法师在大众助念时,对弟子说:「佛来也,吾其去矣。」即面向西方安然往生。当时正值盛夏酷热,然其身体三天不变,还散发着浓郁异香。往生时只有四十五岁,「繫念我国」得遂往生之果。 唐代启芳和圆果两位比丘,精心观想净土,五个月后,于观想中到了极乐世界七宝大池,见到西方三圣,还向阿弥陀佛请教:「阎浮众生,依经教念佛,得生此否?」佛回答他:「如念我名,皆生我国,无有一人念而不生者。」又过了五个月,这两位比丘同时闻到钟声,而其他人却都听不到。顷刻间,两人同时往生了。 「植众德本」,是指修习三学、六度、十大愿王以及净业三福等。如是诸善万行之德,乃为佛果菩提之本,故称德本。说明净业行人宜积极践行世出世间一切善法,传播大乘菩萨的精神,净化人心,提升道德,改变社会人士认为佛教消极无为的偏见。 无论是世出世间的善法,都要用真实心迴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若不迴向,自然感得人天福报,未脱轮迴,甚为不妙。若「至心迴向,欲生我国」,此人天福报即转为往生净土的资粮,可提升往生的品位。 净业行人亟须随顺佛愿,将往生净土作为头等大事来办,不可贪生怕死,留恋尘世。恆常作好随佛往生的心理準备。这样遇到急难困厄时,就能从容镇定,正念往生。 《净土圣贤录》记载往生公案。唐代的常慜法师与弟子航海到印度求取佛经,他们搭乘的商船在海中遇到大风,情形非常紧急,船主赶忙动用小船把商船上的人运到岸边。然小船容量小,大众争先恐后,互相排挤。伊时船长大声呼叫常慜法师上小船,然常慜法师谢绝了。第一,是把生存的机会让给别人;第二,这正好就是求生净土的时机。于是,这两位比丘就合掌称念阿弥陀佛,船沉身没,声尽而终。平素若无「念死」的涵养功夫,于此性命攸关之际,何能如此从容念佛往生吾人将警觉傚彷。 生死轮迴是一切众生生命之大患,阿弥陀佛的这三愿就是为了解决这一最本质性的生命问题而施设的。净业行人要发真为生死的心,才能与这三愿相应,依佛愿修行,感应道交。或「至心信乐,十念往生」(十八愿),或「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迴向往生」(十九愿)或「繫念安养,植众德本,迴向往生」(二十愿)。 若真为生死的心未发,虽也学佛,然不出人天善业福报范围,不能解决生命的根本问题。若今生错失往生极乐世界的机缘,那不知道又要轮迴多少万亿劫才能得人身闻佛法,尤其得闻净土横超法门了。每念于斯,心胆俱寒惟愿净业同仁服膺顶戴此阿弥陀佛摄生三愿,真为生死,猛切念佛,定能得蒙阿弥陀佛慈悲护佑,安稳往生极乐。旷劫以来的生死大患,今生得以顿断,何幸如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峨眉山万年寺北宋普贤铜像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九)记句非记句。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味句非味句。事句非事句。身句非身句
- 原来我心里最大的不满,竟然是因为她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九)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 角度不一样,看问题也不同
- 共读楞伽开示(五十六)云何建立相,及与非我义?云何无众生?云何世俗说?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二)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六)何故刹土化,相及诸外道? 云何无受次?何故名无受?
- 归心净土的杨杰居士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一)【诠论】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
- 随机阅读
-
- 空有不二契真如
- 净慧老和尚:我们修行的时候,是选择禅宗还是jing土宗?
- 共读楞伽开示(五十四)云何名为藏?云何意及识?云何生与灭?云何见已还?
- 净旻法师:“文殊菩萨成道日”!这是个无中生有的日子
- 菩萨有两种因缘会失去戒体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三)云何为化佛?云何报生佛?云可如如佛?云何智慧佛?云何于欲界,不成等正觉?何故色究竟,离欲得菩提?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五)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波鼓冥壑,无有断绝时
- 印光大师:程朱所说之致与格,万不可依
- 地藏菩萨最初是怎么发心的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二)彼业悉无有,自心所摄离,所摄无所摄,与彼波浪同。
- 原来我心里最大的不满,竟然是因为她
- 内心清净就是福
- 如何判断犯邪淫戒的轻重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四)明句非明句、神通句非神通句。虚空句非虚空句。云句非云句。工巧伎术明处句、非工巧伎术明处句。风句非风句
- 共读楞伽开示(六十三)离妄想者谁?云何虚空譬? 如实有几种?几波罗蜜心?
- 原来我心里最大的不满,竟然是因为她
- 汝能修净土,安隐无惊疑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四)一一刹几尘,弓弓数有几?肘步拘楼舍,半由延由延?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一)云何长苦仙?彼云何教授?如来云何于,一切时刹现,种种名色类,最胜子围绕?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云何为财富?何因致财富?云何为释种?何因有释种?云何甘蔗种?无上尊愿说。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