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改变我们既有的思想
我们怎么改变我们既有的改变思想? 第一个,我们先修空观,思想先用否定的改变思考模式来面对你的想法。它不是思想这样,它也不是改变那样,后面会讲,思想「离一切相」,改变用空观来破除我们心中的思想妄相。 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改变我讲实在话,思想初学者,改变诸位要有一个观念:你对你自己的思想想法多用否定的角度,不要太肯定。改变我看很多初学者:我认为怎么样,思想我认为怎么样。改变其实这个不对。你一个初学者没有资格肯定你的想法。你那么早肯定了,那表示你没办法进步了嘛。 你看禅宗,刚去的时候,那一定是,你动一个念头,一定挨板子。什么时候才有自己的想法?你要破到真的是大死一番,重新又开始发菩提心,产生新的理想,这个时候重新肯定。所以,佛法的修学是先否定,否定门入,肯定门出。真的,你生大悲心的时候,要广度众生的时候,这个时候才可以重新肯定自己。你一个人太早肯定自己,是对自己很不利的,因为你一开始就把自己定型了。所以我们刚开始先修空观,破除我们过去的想法,这个时候你会进步很快,突破得很快。 那么假观呢,就要借假修真了,借假相来修真实的功德。心性虽然本具,但是要假借事修才能开显。海公常说,修德有功,性德方显。那么怎么修呢?比方说,我们拜八十八佛,我们念:「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我们赞歎佛陀的功德,很难,你必须假借这些文字,看到诸佛现前,我们用无量的言词来赞歎诸佛的功德。 所以,我们每天这样念一次,我们随喜佛的功德一次。你看我们念「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我们这个时候对阿弥陀佛生起皈依的心。那么皈依的功德怎么来呢?借假修真嘛。你不把这个偈颂念一次,你怎么能够去发明你本具的皈依功德? 你说,诶,我本来就具足。执理废事!假观就是说,当我们用空观把过去的跟妄想、颠倒、有所得心相应的假相破掉以后,我们又建立一个清净的假相,跟三宝相应的假相。所以诸位不要忽略我们的功课,那个功课都是在假借这个假相来开显你内心的功德,「托彼依正,显我自性」。 我们这样子讲好了:我们内心当中破坏了过去的妄想的执着,建立一个清净的假相,虽然我们没办法去改变今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来生。因为你心态改变了,你未来的因缘就改变了。但是今生要改很难,因为它业力已经现出来了。所以它这一段经文的意思就是说,同样是现前一念心性,我们凡夫因为向外攀缘执着,所以弄到自己背觉合尘,产生了尘劳烦恼,障碍重重;佛陀用妙明的智慧来观照不生不灭的本性,结果佛陀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种种的自在。同样在一念心性当中,一个是向外攀缘,一个是向内去好好地观照,好好地去开发它的功德,就有不同的结果。 这个讲到一心随顺染净的因缘而有不同的染净的作用。
- 最近发表
-
- 儿孙之爱难捨,如何防治爱慾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一)【讲义】卯二会六入即藏性(分二)辰初总征 二别释今初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闻者,从耳根发耳识,闻佛声教,由耳达心,故能记忆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一)经云:“淫怒痴性,即戒定慧性,”以登伽之事证之,即可断疑
- 阿弥陀佛的身口意功德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八)【义贯】阿难,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二)云何无因作?云何有因作?有因无因作?及非有无因?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二)【讲义】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
- 地藏菩萨最初是怎么发心的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八)【讲义】惟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 随机阅读
-
- 三辈九品得往生,四土径登不退转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八)【讲义】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四)【义贯】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八)【讲义】三细六粗
- 《观无量寿佛经》图文解说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三)【义贯】如是,阿难,当知如是觉知之根,非寤寐来;非生灭有;不于根出;亦非空生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五)【讲义】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八)【讲义】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
- 哪十种行为是犯了盗戒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八)【讲义】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
- 共读楞严开示(十六)标列二本 独选耳根
- 共读楞严开示(贰佰零二)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是中有非灯非见
- 什么是十信位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八)爱欲为禅定之障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八)【义贯】阿难,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义贯】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此识为复因耳所生,以耳为界?
- 舍利弗成佛的国土有什么特点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二)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八)【讲义】惟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五)【义贯】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