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一)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云何禅境界?变化及外道?
1、共读共读楞伽开示,楞伽一百一十一,开示解脱至何所。百解变化谁缚谁解脱。脱至脱 2、何所何禅云何禅境界。缚解变化及外道。境界及外 3、共读楞伽经义贯是楞伽由成观法师编纂的,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开示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百解变化欢迎各位有学之士,脱至脱有修之仁者,何所何禅各位高僧大德,缚解开悟见性的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 4、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伽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5、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经文:【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云何禅境界。 1、变化及外道说修行者解脱以后,所以这个解脱底下补两个字,你才看得懂,就是:解脱以后。至何所就是到哪里去呢。要不然就是解脱至何所,这问题没头没尾的,不晓得在讲些什么。 2、这解脱以后,至何所,到哪里去呢。修行者解脱以后,至何所,到哪里去呢。 3、这样才看得懂。“谁缚谁解脱”,这个分迷跟悟,迷的时候,到底是谁在受束缚。又悟了的时候,到底是谁得解脱,所以叫做:谁缚是指迷的时候,解脱是指悟的时候。 4、所以迷的时候,到底是谁在受束缚呢。悟的时候,到底是谁得到解脱呢。“云何禅境界”,什么是禅观所观的境界。譬如说我们修白骨观啊,不净观、苦观、空观,或者是修看这个尸体啊禅观有禅观一定的界限嘛,比如修不净观,观这个全身血液、大小便、恶臭、五脏六腑啊等等,慧律法师认为最快的就是观白骨观,这个白骨,一下子就知道无我了,人的最终点一定会腐烂,剩下一具白骨,没有任何的例外,时时刻刻能够观白骨,你就算不成道,也会得解脱,心里也会解脱很多,所以这云何禅境界就是,什么是禅观所观的境界。 5、禅观所观的境界,像观不净,观苦、观呼吸、观无我啊,都有一定的境界。“变化及外道”,如何是证圣果以后,有种种的神通变化,还有外道所修的到底是什么法。所以前面的变化呢。共读楞伽开示
一百一十一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云何禅境界?变化及外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调伏我们的心,就像驯服一头牛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四)【讲义】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八)【讲义】阿难,若复此空,无因自生,未凿土前,何不无碍?惟见大地,迥无通达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九)【讲义】当处出生,生无来处;随处灭尽,灭无去处;不过徒有幻妄名相而已
- 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义贯】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二)【讲义】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讲义】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
- 嗔恨心重,控制不住该怎么办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五)【讲义】汝宛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 随机阅读
-
- 贪恋娑婆修行的功德不想往生可行吗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四)【讲义】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二)【讲义】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一)【义贯】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
- 改变内心有两个重点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二)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六)【义贯】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此识为复因身所生,以身为界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六)【讲义】[午二就喻详辨] 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
- 昏散根源,全由迷己作物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五)【讲义】汝宛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八)【义贯】阿难,汝常意中所缘善、恶、无记三性,生成法则。此法为复即心所生?为当离心别有方所?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七)【讲义】阿难,空性无形,因色显发:如室罗城,去河遥处,诸刹利种,及婆罗门,毗舍、首陀
- 经常这样去想,就不会怨天尤人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二)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九)【义贯】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以对五根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五)【讲义】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
- 往生到净土还有没有第八识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七)【讲义】是故当知:意法为缘,生意识界,三处都无。则意与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七)【义贯】阿难,物不触知,身知有触。知身即触,知触即身;即触非身,即身非触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五)【讲义】汝宛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