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六)受用建立身,是众生现识,于彼现诸业,譬如水波浪。
1、共读共读楞伽开示,楞伽立身浪二百二十六,开示受用建立身,百受是用建于彼业譬众生现识,于彼现诸业,众生譬如水波浪。现识现楞伽经义贯是水波由成观法师编纂的,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共读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楞伽立身浪 2、开示欢迎各位有学之士,百受有修之仁者,用建于彼业譬各位高僧大德,众生开悟见性的现识现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 3、看《楞伽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 4、经文:【尔时世尊以偈答曰:凡夫无智慧,藏识如巨海,业相犹波浪,依彼譬类通这凡夫,重点,两种,不懂得真理,内心也没智慧,这一句话就讲到重点了。生命没有写好的剧本,你应当用智慧抉择,你到底要演哪一种角色啊,凡夫无智慧,就扮演愚痴的角色了,佛菩萨有智慧,就扮演智慧的领导者了。说:藏识就如同巨海,藏识如巨海,这一句话很容易了解。 5、而业相,就是业识之相呢,就像大海所起的波浪啰,业识之相,就像大海所起之波浪,简单讲,为什么业识之相呢,就是我们所执取的能所叫做业识之相。依彼譬类通,彼,是指海水与海浪的关系,藏识与业识,也是这样子的,依彼海水跟海浪的比喻。通,就是令凡夫通晓,并不是说,无形的心业,真的就像有形的海浪啊,一个是肉眼就可以看得更清楚的海浪,乃是用来比喻,让你理解内心深处不可见的心、业识,意思就是:无相的心业,唯有智眼,方能见之,这一句话的重点在讲什么,意思就是:凡夫可以看得到海浪跟大海的关系,但是呢,无明的这个,心的业呢,唯有智慧的人,才有办法照见。那么,整句把它贯穿起来的意思是说:凡夫没有智慧,藏识就像大海一般,而这个业识所现的相就像大海所起的波浪。 1、波浪,用现在来讲,叫做烦恼,用现在来讲,叫做情绪起伏太大,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叫做失控,内心的妄想,颠倒,没有办法斩断。那么,依彼海水与海浪来譬类,来通,令凡夫通晓,并不是说无形的心业,真的就像有形的海浪,因为它看不到,所以,无相这个心业,只有智慧的人,能够照见。【注释】“依彼譬类通”:“彼”是指海水与波浪,及藏识与业识二者。 2、“譬”“类”“通”,是令彼凡夫因而通晓。【义贯】“尔时世尊以偈答曰”:因为“凡夫无智慧”,所以不能明见觉知藏识心与诸业识。第八“藏识如巨海”之深广、常住,前七转识“业相”则“犹”如巨海中之“波浪”,依境风而乍现,然而这只是“依彼”二者之性相相近,而作的“譬”喻、“类”比,欲令彼凡夫因而“通”解晓了,并非无形的心业真的如有形之海浪,可以肉眼见之,观察,无相之心业唯有智眼方能得见。 3、为什么学佛这么困难因为学佛指不出任何一种相,心法,它除了证悟,有办法断烦恼,心,又不是长短方圆,不是长的,心是什么,心不是长的,不是短的,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心也没有颜色,也不是青黄赤白,青色、黄色、赤色、白色,心,也没有大,也没小,也没尺寸,那你怎么去体悟咧,难就是难在这个地方,说似一物即不中,说它到底什么东西,它也不是东西,那到底怎么办呢。所以,它有困难度。 4、因此有形相的东西,这个容易啊读书这个简单喔,这个是墙壁啊,这个是灯光啊,这是文殊讲堂啊,这是麦克风啊,这个一看就知道了。第八意识,第八意识在哪里呢。第七意识,第七意识在哪里呢。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在哪里呢。 5、前五识,前五识,你手能抓得到吗。能触摸得到吗。没办法,它的难,就是难在这个地方佛法无人解,虽慧不能了,佛法,没有证悟的人,开悟的圣人,像佛这样子的帮我们解说,虽慧不能了,就算你有一点世间的这些所谓的小聪明啊,是没办法理解的,不是靠世间的聪明有办法理解这种超越的思想的,没有办法的,简单讲:读书是读不来的,你怎么读,因为不在经典里面啊,你读书,可以读到哈佛大学,世界一流大学,你读书,可以读到台大,或者是北大,你可以的,东京帝国大学,可以的,喔,读书、读书。共读楞伽开示
二百二十六受用建立身,是众生现识,于彼现诸业,譬如水波浪。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顺着道德去做,就能得到五种福报
- 《佛陀的格言》十三、实行
- 《楞严经》第七套: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3>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6
- 末法时期,念佛以持名最为得力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27>
- 《楞严经》第七套: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3>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34>
- 调伏我们的心,就像驯服一头牛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11>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12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六十三)修法学道要自己悟出来才是真实的
- 为何临终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15>
- 《楞严经》第七套: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7>
- 《大手印》浅析讲记(四十六)要先定才能见微细流注
- 如果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
-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18>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26>
- 《楞严经》破色阴有这四种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