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三十一)无作之修 以观心为最要
1、大手《大手印》浅析讲记,印浅一百三十一,析讲无作之修以观心为最要。记百观心,无作为最不是观心观肉团心,而是大手观心念。“无作之修,印浅以观心为最要“无作之修”,析讲就是记百无功用行。 2、无作为最将心修心,观心是大手有功用行,就是印浅有修行之心、有心来修行。析讲有功用行是初步,慢慢地过渡到无功用行,即“无作之修”。 3、无作之修,“以观心为最要”,观心最为重要。我们前面讲过,观心就是警觉地看着念头起处。 4、念头来了,问它从什么地方来;念头息下去了,问它到什么地方去。观心就是观照,观察它、照住它。这样,念头就不会乱起乱灭、迁流不息了。若不观照,妄想纷飞、思虑万千,你反而习以为常,不觉得乱,这怎么能行啊。 5、所以要警觉。真心、妄心。观照之心,还是妄心,因为这也是起心动念。没有真心,就不会生起这个妄心,妄心是真心所起的、是真心的妙用。 1、正用的时候,即正观心的时候,不要分别它是真心、妄心。用到妄心不动的时候,能观之心、所观之念,就会一时脱落,那就“能所双亡”了,能观之心、所观之念都没有了。 2、若不观照,就不会能所双亡,就不会脱开,所以一定要观照。念佛也是观照、也是止观。 3、“阿弥陀佛。”,行人的思想被佛号摄住,思想不动了。 4、自己念、自己听,听得了了分明。纵然不出声,心念阿弥陀佛,也听得清清楚楚。 5、照顾佛号、不杂用心照见佛号、明明历历。观心,不是观肉团心,而是观心念。我们修心中心法。《大手印》浅析讲记
一百三十一无作之修 以观心为最要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舍利弗成佛国土的大菩萨有哪些功德相貌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四)妙奢摩他、三(去声)摩、禅那者:阿难不知,十方如来,因地所修之定名,乃擧常途三种定之别名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讲义】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四)复有,复字去声,不独声闻在座,更有无量辟支,云集而来。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名含二义故不翻
- 一发心诵经口就臭,是诵还是不诵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四)【义贯】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五)【讲义】见爱烦恼、见道
- 共读楞严开示(贰佰零二)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是中有非灯非见
- 对娑婆的爱取调伏到最低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九)【义贯】阿难,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劳。其人若病,则有苦味;无病之人,微有甜触
- 随机阅读
-
- 名号怎么念才能摄住妄想心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八)【讲义】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七)【讲义】午二就喻详辨 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
- 共读楞严开示(八)初销颠倒想说空如来藏
- 我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是我心中之佛
- 共读楞严开示(二百七十八)【讲义】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九)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八)【讲义】惟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 佛法无量义,一以净为本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七)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六)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八)【讲义】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
- 往生兜率净土的三品九等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一)夫群生莫不有心,而真心难悟 修行莫不有定,而性定难明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三)【义贯】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回无所有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五)【讲义】又即后文偈云:‘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是也。如人瞪目观空,瞪久发劳,则见空华。
- 哪十种行为是犯了盗戒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五)【讲义】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四)复有,复字去声,不独声闻在座,更有无量辟支,云集而来。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名含二义故不翻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一)【义贯】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