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境界好还是先前境界好
问:我在以前修行时,个境头脑中经常出现读经、界好界好背经和睡中念佛、还先念经,前境最近一个时期什么都没有了,个境好像只有空心,界好界好这个境界好还是还先先前境界好?是退步表现吗?我每天持诵《无量寿经》、诵佛号,前境但是个境最近由于身体不好,我加诵《大悲咒》,界好界好是还先否夹杂? 大安法师答:在修行的过程当中,这样那样的前境境界来自种种的因缘,或者由于我们多生多劫跟佛教结过缘分,个境以前曾经修行过佛法,界好界好阿赖耶识中有这个种子,还先有时候梦中就会现出这个境界,有时候我们现生诵经、念佛落下的印记。这些也都是自性本空的,不需要过多地在境界上去分别,所以你现在就是好好地把诵经、念佛的功课抓住就好了,来熏习一颗净业的种子。如果原来有就加上,加强力度,原来没有再熏习新的净业种子。临命终时这个种子现前,感得弥陀现前接引, 成办往生就好了,也是一心求往生。 境界上确实你不要太计较。是否有进步、有退步,就看你信愿行是否增上?不在境界上去计较。 诵《无量寿经》、诵佛号都很好。身体不好,佛号就能治病,难道佛号就不能治病吗?当然你对《大悲咒》有因缘,诵《大悲咒》也不是不可以,把念《大悲咒》的功德迴向也是一样的,但有一个主次,还是要以持念弥陀名号为主,其他的经咒为辅的这么一个格局。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一发心诵经口就臭,是诵还是不诵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四)“我今示汝兜罗棉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阿难答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难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讲义】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八)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
- 临终神识失控,如何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讲义】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妄生涩滑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五)【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四)“我今示汝兜罗棉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阿难答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难
- 见月老人《一梦漫言》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五)【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
- 随机阅读
-
- 皈依的三宝有两种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九)我闻;即闻成就。我之一字,有四种不同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六)【讲义】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四)又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合?为非暗合?为非通合?为非塞合?若非明合,则见与明,性、相乖角,如耳与明
- 为什么集结经典都是由阿难负责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四)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七)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 真能这样做,决定可生西方极乐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八)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三)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五)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
- 用无贪来对治贪着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六)【讲义】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八)【讲义】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如眼有见,不能观眼;因香有故,应不知香?
- 观心无常,调伏我见的颠倒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讲义】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九)【讲义】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时,手执阳燧,日前求火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八)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