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名山底下无善人」
「常离恶友,何理常近善友,解名生生常遇诸佛菩萨。山底善人」大家不要认为朝五台山种了大善根、下无不可思议,何理不错,解名你去朝五台山是山底善人种了大善根了,在五台山生长的下无人,他可不种善根——「名山底下无善人」,何理在名山住的解名,简直没有善人。山底善人 我曾带着中国佛学院学生、下无二十多个学生朝五台山,何理正赶上天气很热。解名五台山在台怀镇,山底善人也就是五台山的中心,每年到了七月,那个地方有个骡马大会,方圆一二十县的骡马都要到台怀镇去卖。我们当时要到那里去给能海上师扫扫塔,要上黛螺顶,那个地方全是骡马,没有猪。 学生就问我:「老法师,这五台山怎么这么多骡马?」我说:「你注意,要是修行不好,你就来了,可不是来人,就变成骡马了。」我说:「这个五台山的骡,就是五台山周围的这些人民,这些人民专门偷和尚、偷寺庙的东西,甚至于寺庙的石头他都搬。」你说恶不恶呢?是不是在普陀山的人、在那个峨眉山的人就行善事?不会的。为什么?你们自己猜一猜,或者是参一参,想一想就知道了。 要是能够常常地「遇到诸佛菩萨恭敬承事,曾无暂废」,短暂的时间都不废捨,这就是「随心所乐」了。你所要求的生极乐世界也好,生天也好,永远是生于善道的。你或者是药师佛琉璃光如来世界,随便想到那儿,「各各安住于佛国土」,就是净佛国土,十方无量诸佛的净佛国土,你都去得到。到了佛净国土,还不成佛吗?一生成就,极乐世界再不受生死轮转了。时间再长,反正得到「无上正等菩提」,究竟了。 现在我们这个世界是什么世界,我想每位都知道,这个不详细讲它,反正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不是个好地方。在这个世界度众生,最大的愿力,大家知道两大菩萨特别突出,观音、地藏。大家朝过九华山,朝过五台山。七十年以前了,我朝九华山的现象不是现在的现象。九华山从安徽青原县开始起,沿途尽是残废人,一直到山上,缺胳臂少腿的、瞎的,全是六根不全,满山全是,不知道怎么会是这个现象。 那时候我不懂得佛法,刚出家没好久,后来学到佛法,学到《地藏经》才知道,那就是地狱相。所以地藏菩萨度地狱众生,不是说在地狱里头度,这人间就是地狱。现在九华山没这个现象了,清除了,不许有这个现象了。但是事实毕竟有,就在这种的五浊恶世当中,地藏王菩萨左一次示现身、右一次示现身——九华山这是很明显的,其他地藏菩萨化身很多很多的,这类的故事也很多很多的。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天乘四种禅定之二禅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七)【讲义】午二就喻详辨 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五)【讲义】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六)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见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
- 调伏我们的心,就像驯服一头牛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一)【讲义】万法都是心法跟色法,万法不是精神就是物质,说心色二法,即可了知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四)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四)复有,复字去声,不独声闻在座,更有无量辟支,云集而来。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名含二义故不翻
- 修行必须下苦功夫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一)【义贯】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 随机阅读
-
- 临命终时剧烈的痛苦,把净业种子激活了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八)【讲义】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七)【讲义】午二就喻详辨 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
- 共读楞严开示(十九)谈七趣、劝离、以警淹留 辨五魔、令识、以护堕落
- 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布施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一)【讲义】卯二会六入即藏性(分二)辰初总征 二别释今初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一)【讲义】卯二会六入即藏性(分二)辰初总征 二别释今初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二)何谓真心,何谓性定
- 儿孙之爱难捨,如何防治爱慾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七)修楞严要旨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四)妙奢摩他、三(去声)摩、禅那者:阿难不知,十方如来,因地所修之定名,乃擧常途三种定之别名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讲义】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
- 用这个愿望来做生命的核心价值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六)室罗筏城,即憍萨罗国都城,因有两国同名,故以帝都见称,乃波斯匿王所都也
- 共读楞严开示(八)初销颠倒想说空如来藏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六)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
- 迴向给众生,众生是不是能得到利益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八)【讲义】因于通、塞,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嗅闻性。此闻离彼通、塞二尘,毕竟无体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四)【讲义】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五)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此下十二句,叹实德迥异二乘,显然菩萨作略;此四句叹自利之德体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