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五者,虽具男形,六根无缺,五欲缠染,出家甚难,今得割爱出家修道,披着佛衣,受佛净戒】 我们在这个世间虽然六根具足,但是往往染着爱憎,被五欲缠缚。 有些在家人遇到佛法后会感叹说:我怎么早不懂得去出家呢,现在有了老婆孩子想出家也不能了,也有的人孩子很小就跑去出家,年轻人时跟他说不要结婚出家去,他说出家我才不干呢。但等你觉得苦了,要出家也出不了了。所以说「五欲缠染」,红尘把你缠住了。 出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大部分当父母的都不同意孩子出家,即使父母自己也是佛教徒。孩子要说出家,他一定不干,每个地区都差不多一样,佛在世也有这种情况。好像一出家这个人就完了,什么都没有了,世人会有种种议论,父母也觉得面子上不好看,好不伤心:哎呀这孩子,培养这么多年跑去出家……百般地阻挠。但是你下定了决心,劝父母说出家修行,可以了生死,若能成道,将来我回来度你们到极乐世界去。父母没办法只好同意你了。 我们能够割爱,半路出家的把最爱的父母、老婆、孩子、田舍、家财都扔下了,然后在佛门还不好好修行,晃悠着,对得起他们吗?平时不能陪在他们身边聊天解闷,生病了又不能端茶奉水。我们美其名曰自己是在修行,了生死成佛道,可是在佛门当中悠哉悠哉,享受其成,虚耗时光,于心又何忍?每念及此,痛彻心扉。 灵佑大师说,出家人生不能养父母口体,死不能导其神灵,于世间则为大罪人,是不是这样?想到这样,不修行能行吗?还在贪着名闻利养,追名逐利,还在争讼斗论,斤斤计较,划得来吗? 父母把我们从一小点捏大养大,那恩有多重?《父母恩难报经》里面就说,就算我们把父母挑在肩上,磨碎了皮骨累劫也报不完父母的恩。我们割爱辞亲去出家,这个出家是多么难的事情,非常殊胜的事情,然后我们没有去好好地修行,怎么可以? 古德说「最胜儿出家好,出家二字人知少」。我们出什么家?出烦恼的家,出三界的家,而不是只出世俗那两扇门的家。烦恼的家没出,三界的家没出,大事未了,怎么会去追逐名闻利养呢?我们看见世俗人追逐名闻利养,乃至出家人不去追逐这些事情,我们只是起怜悯心、同情心、哀愍心、慈悲心,不要起可怜心。对他起可怜心,我们就会起贡高我慢,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起慈悲心、痛彻之心说,哎呀,他也出家了,怎么就不懂这些道理呢?还去追逐世间华而不实的东西。我们要这样想,才心安理得去修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果报有四种,有的是定,有的是不定
- 共读楞伽开示1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七)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九)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 虚云老和尚山居诗六首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七)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
- 共读楞严开示(二百七十九)【讲义】因于通、塞,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嗅闻性。此闻离彼通、塞二尘,毕竟无体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六)【讲义】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征虚空
- 先从梦中醒,再度梦中人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六)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讲义】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三)认识为心,则本有真心,不能解悟
- 修行人怎可把这个色壳子看得这么重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九)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 共读楞伽开示2(下)——《 楞伽经》的传奇传承苏东坡先生护持楞伽经公功不可没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八)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谁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三)【讲义】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九)【讲义】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华,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三)认识为心,则本有真心,不能解悟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