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十三套:?1>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1、楞严《楞严经》第十三套:。经第加行净明1>道场加行,套>四种清净明诲,道场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种清 2、楞严道场加行,经第加行净明四种清净明诲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套>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道场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种清 3、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加行净明[庚二道场加行,套>分二,道场辛初初请略说二重请详示辛初,种清分二,壬初阿难请二如来说今初]〕所谓道场加行,就是在大开圆解以前,用现在的话叫做大悟前,需要先持戒,再来,持楞严咒,来求佛菩萨加被,这样子修行就不会有障碍,所以叫做道场加行。经文:【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 4、我今已悟,成佛法门】阿难整衣服,在大众中合掌顶礼,这个“心”就是真心。“迹”就是旋流反闻,次第来解这个结。那么这个“悲”,就是我们得路未归,得到了门路了,却还没有到达“欣”就是我们成佛有望了、到家有希望了、成就道业有希望了。 5、在这个悲欣交集,又想要利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说: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我现在已经开悟了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就是耳根下手,离尘照性的这个法门,完全没有疑惑了。[此道场加行科,乃为圆根近下者设也。然上科为初方便,此科更为最初方便,]近下的意思就是:一般的众生的根器。 1、[亦助修圆通而已。]助修圆通。 2、[阿难整理衣服,于大众中心迹圆明,悲欣交集者:心即根中圆湛不生不灭之真心;]每一个人都本来具足的。这个“迹”有迹可循叫做迹。这个“迹”,修行的一个过程跟方式,[迹即旋流反闻,次第解结之事迹;]我们说:解六结——动、静、根、觉、空、灭,越三空——我空、法空、空空。[不达本有之心,则旷劫积行,徒劳无益;]简单讲:如果我们修行的知见不先奠定的话,那么,我们百千万劫的修行,没有益处,因为用的是意识心、妄心,那没办法成就道业[不达修证之事,]所以,你下手处一定要对。 3、[则尘埋宝藏。今性修毕达,故曰圆明,即上明了其家所归道路之义;得路未归故悲,到家有望故欣,一时悲欣交集于一心也。自解已圆,愍后未悟,现欲利益未来末法诸众生等。 4、稽首白佛,称曰大悲世尊:因如来悲心无尽故。我今已悟,成佛法门者:言我求成菩提最初方便,]他还加一个“最初方便”,最初方便就是刚开始要怎么样守住戒律,如果是无量劫来的业力、习性,那我们就要持楞严咒,来扫荡它、除去它,然后,反闻闻自性,那么,性成无上道。说:言我求成菩提最初方便,[而今相似解发,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者:是中指耳根之中,修行即离尘照性,旋流反闻工夫,得无有疑惑,不劳重建道场也986页,中间第五行,经文:【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我虽未度】这一段文字很简单,就不加解释了。 5、[此显道场,专为心迹,未得圆明者请也。]为什么叫做心迹呢佛法它是心法,一切法统统在讲你那一颗心,离心无别法,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所有的法来自那一颗心。所以,佛法怎么样讲,都离不开这一颗心。此显道场,专为心迹,未得圆明者请也。《楞严经》第十三套:?1>道场加行
四种清净明诲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末法时期,念佛以持名最为得力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
- 共读楞伽开示(十三)四门名相
- 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
- 五时说法都有净土法门的施设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云何为财富?何因致财富?云何为释种?何因有释种?云何甘蔗种?无上尊愿说。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三)云何为化佛?云何报生佛?云可如如佛?云何智慧佛?云何于欲界,不成等正觉?何故色究竟,离欲得菩提?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四)明句非明句、神通句非神通句。虚空句非虚空句。云句非云句。工巧伎术明处句、非工巧伎术明处句。风句非风句
- 临命终时剧烈的痛苦,把净业种子激活了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九)丛林迷惑通,心量不现有。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四)人无我与法无我
- 共读楞伽开示(七)万法一如
- 九十岁老母亲往生纪实
- 凡事最难是开始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九)缘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 云何俱异说?云何为增长?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六)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建立智慧相住已,于上圣智三相当勤修学。何等为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 各宗要略——真言宗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四)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二)云何净其念
- 净慧老和尚: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