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派传承

《楞严经》第十三套:?1>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楞严经》第十三套:?1>道场加行

1、楞严《楞严经》第十三套:。经第加行净明1>道场加行,套>四种清净明诲,道场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种清

《楞严经》第十三套:?1>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2、楞严道场加行,经第加行净明四种清净明诲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套>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道场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种清

3、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加行净明[庚二道场加行,套>分二,道场辛初初请略说二重请详示辛初,种清分二,壬初阿难请二如来说今初]〕所谓道场加行,就是在大开圆解以前,用现在的话叫做大悟前,需要先持戒,再来,持楞严咒,来求佛菩萨加被,这样子修行就不会有障碍,所以叫做道场加行。经文:【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

4、我今已悟,成佛法门】阿难整衣服,在大众中合掌顶礼,这个“心”就是真心。“迹”就是旋流反闻,次第来解这个结。那么这个“悲”,就是我们得路未归,得到了门路了,却还没有到达“欣”就是我们成佛有望了、到家有希望了、成就道业有希望了。

5、在这个悲欣交集,又想要利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说: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我现在已经开悟了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就是耳根下手,离尘照性的这个法门,完全没有疑惑了。[此道场加行科,乃为圆根近下者设也。然上科为初方便,此科更为最初方便,]近下的意思就是:一般的众生的根器。

四种清净明诲

1、[亦助修圆通而已。]助修圆通。

2、[阿难整理衣服,于大众中心迹圆明,悲欣交集者:心即根中圆湛不生不灭之真心;]每一个人都本来具足的。这个“迹”有迹可循叫做迹。这个“迹”,修行的一个过程跟方式,[迹即旋流反闻,次第解结之事迹;]我们说:解六结——动、静、根、觉、空、灭,越三空——我空、法空、空空。[不达本有之心,则旷劫积行,徒劳无益;]简单讲:如果我们修行的知见不先奠定的话,那么,我们百千万劫的修行,没有益处,因为用的是意识心、妄心,那没办法成就道业[不达修证之事,]所以,你下手处一定要对。

3、[则尘埋宝藏。今性修毕达,故曰圆明,即上明了其家所归道路之义;得路未归故悲,到家有望故欣,一时悲欣交集于一心也。自解已圆,愍后未悟,现欲利益未来末法诸众生等。

4、稽首白佛,称曰大悲世尊:因如来悲心无尽故。我今已悟,成佛法门者:言我求成菩提最初方便,]他还加一个“最初方便”,最初方便就是刚开始要怎么样守住戒律,如果是无量劫来的业力、习性,那我们就要持楞严咒,来扫荡它、除去它,然后,反闻闻自性,那么,性成无上道。说:言我求成菩提最初方便,[而今相似解发,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者:是中指耳根之中,修行即离尘照性,旋流反闻工夫,得无有疑惑,不劳重建道场也986页,中间第五行,经文:【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我虽未度】这一段文字很简单,就不加解释了。

5、[此显道场,专为心迹,未得圆明者请也。]为什么叫做心迹呢佛法它是心法,一切法统统在讲你那一颗心,离心无别法,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所有的法来自那一颗心。所以,佛法怎么样讲,都离不开这一颗心。此显道场,专为心迹,未得圆明者请也。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