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念头会失去三皈依体呢
问:我们有哪些念头就失去三皈依了呢?失去三皈依后,有念为什么不能对三宝失去信心呢? 良因法师答:因为三宝虽能救护我们,头会体但如果遇到恶缘时,失去我们对三宝的皈依信心不够,不向三宝祈求,有念反而去找天魔外道、头会体鬼神帮忙,失去那三皈依自然就失去了。皈依 但是有念现在有些人遇到障碍时,对三宝的头会体信心不够,就找鬼神帮忙,失去三皈依的皈依戒体自然就消失了。 又如有人学佛之后,有念身体还是头会体不好,或者事情还是失去不顺,就可能产生邪见,认为信佛没有用啊!当这种恶念生起时,对佛、法、僧三宝生起弃捨之心,这时三皈依的戒体,也就自然地失去了。 或者有的人认为,我要先学好世间善法,把人先做好,否则没有资格学佛。实际上这样的想法,也很容易失去三皈依。 因为固然学习世间善法,打下人天乘的基础,对学佛是很好的辅助,但如果认为必须要靠世间善法,才能把人做好,佛法太高,无法达成这目标的话,很可能在这念头当中,就失去了对佛法的信心,因此也就失去三皈依了。 所以现在,在这五浊恶世的大环境中,种种见浊、烦恼浊炽盛,如果没有学习经论,确实是很容易失去三皈依的。而一旦失去三皈依,五戒、八关斋戒,乃至一切修行,就都谈不上了。 因此这段文告诫我们,不要有憍慢的心,不要轻视三宝,要对三宝绝对地尊重。遇到障碍,就祈求三宝加持,不要信心飘摇,而失去戒体。 要知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皈依对于我们今生乃至来世的解脱,都是非常重要的。若不慎失去了皈依之体,那实在是非常可惜啊!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及普门的含义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五)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九)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 任是千佛,不能出因果二字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七)【义贯】阿难,汝常晨朝以手摩头。于意云何?此摩所知;谁为能触?能为在手?为复在头?若在于手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二)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
- 如果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二)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
- 随机阅读
-
- 首楞严王三昧对治的重点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二)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八)【讲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 在家人以何为重,如何能促进信心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一)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室罗筏城之中,复有长者居士,同受佛化,故亦同时饭僧,以自恣作福胜故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八)【讲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 共读楞严开示2——要敬佛、敬法、净僧
- 「多闻」比不上「反闻」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八)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一十)阿难言:“我尝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九)【讲义】昔陆亘大夫问南泉古人瓶中养一鹅,日渐长大,出瓶不得
-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五)【讲义】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五)【义贯】阿难,汝又嗅此炉中旃檀,此香若复然于一铢,室罗筏城四十里内同时闻气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九)【讲义】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时,手执阳燧,日前求火
-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三)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八)【讲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