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1>
1、楞严《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经第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套番 2、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番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 3、经第诸位,套番请翻开《大佛顶首楞严经》130页,楞严131页,经第中间[丑二斥妄识非心,套番分二,楞严][今初阿难责躬请教二如来显发非心]前面是经第破斥所执七处皆非,方便说:七处征心。套番现在是斥妄识非心,非心就是不是真心。识就是根攀缘这个尘,所产生的那个执着的意识、分别的意识,还有颠倒的知见,这个是不实在的。 4、这个识会建立时间、空间的观念;这个识会建立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观念;这个识会建立敌对、人我是非;这个识会推测;但是这个识也可以种种的学习。而一切的众生,大部分没有学佛的,完全没有办法逃脱这个意识心,包括大学里面的学者、教授,所用的逻辑、推论、理哲学,都没有办法超越这个意识心,都没有办法。非心,不是我们的真心,所以要放下它。 5、底下,经文,【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这个[袒],偏袒右肩就是身体裸露一部分,这个是印度认为裸露右肩是表示非常恭敬;在咱们中国,认为裸露是不恭敬的。所以,这只是时空、礼节的不同。底下说阿难所计七处,皆已被破,被破就是山穷水尽了,至此乃欲舍妄处,放下虚妄的意识心,而求示真处,这个[真]就是我们讲的如来藏,找到了不生不灭的如来藏,也就是所谓的涅槃。 1、涅槃是整个佛教的中心思想,离开了涅槃的思想,佛教就会变成生灭的因果无常相。所以,这个真心是不增不减。因此涅槃是修行的重点,是佛教的中心思想。佛教的中心思想,不同于其他外道,正因为我们有涅槃可得、涅槃可求;但是,得也无所得,求也是无所求。 2、而求示真处,还是未达佛意,佛破无处,无处就是意识根本不存在。是欲其了悟,无体非心矣。这个意识是没有体性的,为什么没有体性呢。 3、它的重点是什么。因为是刹那生、刹那灭、刹那执着、刹那妄计,这个就是无体。譬如说:你看到金钱。 4、而这个贪爱心,佛陀说:这颗贪爱心,变成了心灵的负担、变成了真心的遮蔽,而这个贪爱心,其实本身并不存在的。或者是你爱一个人、或者是你恨一个人,佛陀说:你的爱的对象,他会化成一堆白骨;你所恨的对象,他也会变成一堆白骨;而爱、恨,它本身这个相是不存在的,叫做不相在,不能错用心。我们世间,不知道这个真心是离一切妄心,所以,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 5、因此说:贪瞋痴、排斥、攻击、骄傲、我慢,包括晚上作梦,这个都是没有体性的,没有体性就是不实在的意识心。而非心就是不是真心,不是我们每一个的佛性、如来藏性、涅槃的妙性。今依旧求佛说处,要说出一个可修的。《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1>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1>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二)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九)【注释】大慧,若复说无种、有种、识三缘合生者,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五)【注释】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
- 燃身燃指供佛,不一定非烧不可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二)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七)【注释】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一)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
- 凡夫被命转,圣人能转命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三)一切法不生,一切妄想不生,就是真如
- 随机阅读
-
- 寺院外墙为何大都漆成黄色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二)一切佛语心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六)佛有四不立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九)众生生诸趣,何相何像类?
- 耶祇婆罗门受持五戒的因缘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九)【诠论】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一)大慧,是百八句,先佛所说,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九)【注释】大慧,若复说无种、有种、识三缘合生者,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
- 有位老和尚走几步路,就把《华严经》念完了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四)【诠论】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二)彼彼诸病人,良医随处方;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妄想非境界,声闻亦非分;哀愍者所说,自觉之境界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所有句非所有句。愿句非愿句。三轮句非三轮句。相句非相句
- 《百喻经》癡人赞父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八)方便句非方便句。巧句非巧句。净句非净句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一)言说别施行,真实离名字,分别应初业,修行示真实;真实自悟处,觉想所觉离,此为佛子说,愚者广分别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七)大慧,不思议熏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
- 空有不二契真如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三)一切法不生,一切妄想不生,就是真如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譬如工画师,及与画弟子,布彩图众形,我说亦如是:彩色本无文,非笔亦非素,为悦众生故,绮错绘众像。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二)一一相相应,远离诸见过,悉檀离言说。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