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基础

《楞严经》第十六套:?13>五十种阴魔

《楞严经》第十六套:?13>五十种阴魔

1、楞严《楞严经》第十六套:。经第13>五十种阴魔。套>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种阴

《楞严经》第十六套:?13>五十种阴魔

2、楞严主讲:慧律法师主讲。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

3、种阴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翻开《楞严经讲义》,套>1428页,种阴[癸五贪求冥感,楞严分七,经第子初定发爱求]经文:【又善男子,套>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悬应】解释一下:说:善男子,这个受阴破了,达到了融通内外。

4、不遭邪虑,圆定发明,这个“圆定”就是修自性之定,楞严三昧的定。在三摩地当中,就是三昧当中,却动了一个不怎么好的念头,就是心爱悬应,‘悬’就是悬远,‘应’就是感应,总是希望能感应这些圣人,或者是久远劫来,跟哪一位佛菩萨比较相应。

5、周流精研,‘周’就是周遍,‘流’就是流历,经历的意思。‘精’就是精细,‘研’就是研究,周遍流历,精细研究,用现在的名词,叫做废寝忘食的一直钻研,就是不眠不休的钻研。他那个钻研,不是为了自己的自性菩提,而是贪求冥感;“冥”就是冥相契合,就是暗自契合,以期感格圣应。

《楞严经》第十六套:?13>五十种阴魔

1、[此第五。]修学佛道的人,只要有一个「贪」字,就不能入涅槃的妙心,这个「贪」字就是会有能所,也容易遭这个魔来欺骗。

2、贪求冥感,[前四句同前,]已经解释过了。[彼行人于三摩禅定之中,心爱悬应者:悬者,远也;即指多生远劫,有缘诸圣,应其所求也。周流精研,贪求冥感者:]这个周流精研其实就是一心一意的、废寝忘食的去研究,就是这个意思。

3、[谓其一心,周遍流历,精细研究,贪求冥相契合,以期感格圣应而已在这里要特别的注意,上一堂课已经讲了,在这里还是要重复的,就像念佛的人,很多人都一直想要去见佛,在印光大师讲的,这个就是着魔的开始,因为有一个「贪」字。如果我们念佛念到圆定的三昧当中,他就会自然见佛。所以我们念佛的人,不懂得这一层道理,每天都期盼,想要见见阿弥陀佛、见到极乐世界;可是,功夫又不纯熟,又没有达到圆定,又没有达到三昧的功夫,也没有达到念佛的三昧,那么,一直贪求这个感应,就像印光大师讲的:这个就很容易着魔。所以,印光大师说:不问见不见,只问心定不定。

4、也就是念佛的人要特别的注意,不要去管说我这个念佛的过程当中,有没有见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极乐世界,见到莲花、闻到香味、种种的感应,这个方向是错的。不管见不见,只管你的心定不定,就是有没有一心不乱。有没有一心不乱。

5、功夫成片,到了一心不乱,善根福德因缘具足,自自然然的,临命终你这个神识,就转化成净土的一份子,这个就是万法唯心。所以,心性还是最重要的。[子二魔遣邪附]经文:【尔时天魔,候得其便】看左边的注解:[才起一念贪求,便是定心不密;]定心不密就是让这个魔有机可乘。定心不密,你就让这个魔有机可乘,他知道你要贪着这一方面的。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