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控制不了妄想,但是要知道什么是妄想
方听无生曲 ,虽然什妄始闻不死歌,控制今知当体是不妄,翻恨自蹉跎。想但想 如果我们要走上既坚固又圆满的知道菩提道,所谓的虽然什妄真修,你要做的控制第一件事情就是听闻大乘佛法。大乘佛法跟小乘和人天乘是不妄不一样的。你修声闻乘,想但想你可以在山中,知道「春观百花开,虽然什妄秋睹黄叶落」,控制你可以自己觉悟无常,不妄是想但想可以的。但是知道真修的思想是不思议境。真如的思想,你只有透过诸佛菩萨跟善知识的传承,没有例外。所以我们一开始要听闻大乘法,而了解无生跟不死的道理。其实无生就是不生,不死就是不灭,就是你要先了解你内心当中那种不生不灭的真如,你先把这个了解。 我们凡夫,其实我们的心是真妄和合,真心是在深处,妄想是在表层。我们一般来说都是把妄想当作自己,就是迷真起妄以后就执妄为真。你看我们今天去吃一个好吃的东西,你说,欸,我现在很高兴。其实是你的妄想很高兴,妄想释放一种快乐的讯息。但这个妄想是由外境的刺激产生的,它只是一时的想像,但是我们把它解读成「我很高兴」。然后别人刺激我一下,我们会解读成「我很痛苦」。其实那都是一种生灭妄想产生的一种感受跟想像。你要把这个妄想拨开来以后,弃生灭,才开始显出真常出来。 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了解到我们的内心的本质是不生不灭的。因为这种生灭心不能代表「我」,那是一时的感受、想像、执着所捏造的一个影像而已,它是一种假相。所以你要修真修的人,第一件事情,「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知道这种生灭的妄想跟你是没关系的。 那么接下来呢?「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当然我们也不要去否定妄想,因为妄想,当它调伏了以后,它当体就是真心。就像波浪,你看到的是波浪,但是它调伏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平静的水。所以从这个即妄是真的道理来说,「翻恨自蹉跎」。我们回顾过去,就是一念的颠倒妄想,去攀缘这个颠倒妄想,起惑造业,枉受轮迴之苦,真是冤枉。 所以我们从一种真如的修学角度来看,从这个偈颂来看,你要做的有两件事情: 第一个,你要懂得去分别真妄。你起一个念头,你要有能力去判断,这是生灭心,还是不生灭心。你要有判断能力。虽然你改变不了妄想,但是至少你要知道它是妄想。你连它是妄想都不知道,那你怎么修呢?你不知道什么该放弃,什么该安住。 这个地方讲到一个判断标準,就是,只要是随境生灭的都是妄想,就是你的这个想像是外境给你的。记住!外境会给你快乐,它也一定会把这个快乐带走,所以这个东西不是你的,是你跟外境借来的。所以,凡是透过外境的刺激产生的任何的念想,这个都是妄想。 那么什么是真实的心呢?就是你把所有的妄想都撇开以后,那种常住真心,那种不生不灭的明了的心性现前,这个就是你的自性清净心,这个是真实的心。它不随妄想生,它也不随妄想灭,它就是一念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这个就是真心。所以我们修《法华经》,第一个,你要知道怎么去观察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心。这第一件事。 第二个,你要能够直下承当。前面的分别真妄是一种理解,这以下就是考验你的信心了,信根了。你要知道,你要能够相信:众生本具的心性,就是诸佛所证的法身。就是「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 赵州禅师,说是「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赵州禅师八十岁还在那个地方到处去访善知识。后来他有一天开悟了,他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就是我以前没有开悟之前,我去参访善知识,追求无上法门,无上的妙法;现在我才知道,无上妙法,你只要迴光返照就找到了,你本来就具足的。我们以前被妄想迷惑了。 所以,诸位!我们跟一般学者最大的差别,我们是一个三宝弟子,所以明白道理以后你要怎么样?直下承当。「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就不要犹豫了,这个就是我的真如本性了。 所以,名字位,你怎么知道你进入名字位呢?两个标準:第一个,你会分别真妄,虽然你控制不了妄想,但你先知道它是妄想就够了;第二个,你能够对真实的心直下承当。这是表示你进入了名字位,这两个标準。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莲池大师论出家利益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讲义】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四)【讲义】九结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讲义】阿难!汝常意中所缘,善、恶、无记三性,生成法则
- 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四)【讲义】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三)【义贯】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二)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此妙觉元,与诸缘尘,及心念虑,非和合耶?
- 广钦老和尚教打坐方法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必见圆满,何处和明?若明圆满,不合见和。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
- 随机阅读
-
- 念佛法门为何是圆顿之教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三)【讲义】见思惑(2)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二)【义贯】因于生灭二种妄尘,集知居中;吸撮内尘,见、闻逆流,流不及地,名觉知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三)【义贯】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
- 不断忆念你的清净本性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二)【义贯】阿难,汝且观此祇陀树林及诸泉池。于意云何?此等为是色生眼见?眼生色相?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一)【讲义】二手于空相摩,即根尘相对,亦可指生灭不生灭和合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七)【讲义】阿难,空性无形,因色显发:如室罗城,去河遥处,诸刹利种,及婆罗门,毗舍、首陀
- 造同样的罪业,受的果报为何会有轻重差别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三)【义贯】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六)【义贯】阿难,汝常二时众中持钵,其间或遇酥、酪、醍醐,名为上味。于意云何?此味为复生于空中?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二)【讲义】见思惑(1)
- 蕅祖大师开悟时的情景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四)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义贯】阿难,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触于热手,若冷势多,热者从冷;若热功胜,冷者成热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一)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若明合者,至于暗时
- 发起菩提心的两个因缘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义贯】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六)【义贯】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此识为复因身所生,以身为界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五)【讲义】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