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住坐卧把持一句佛号
我们打的行住是佛七。就是坐卧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佛号,行、把持住、句佛坐、行住卧、坐卧睡觉、把持乃至于吃饭。句佛晚上休息,行住自己在床上都可以默念。坐卧默念时自己的把持耳朵听得清清楚楚。一句一句得听清楚。句佛听清楚之后,行住你能把当下这一念摄住,坐卧没有妄想进来,把持你那睡觉自己睡得也舒服,心里会感到非常舒畅。 还有一点要说明一下,我们这有不少有文化的,就是在佛七当中,其它的书不要看。要看就看《净土五经》。佛法如大海,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能进入。但是有一个要求,要一门深入。我们打佛七不是精进念佛七,我们也要求一门深入,就是一句佛号。看书就看《净土五经》,帮助我们理解净土宗的宗旨、含义,将来如何往生极乐世界,这都是关键的。 佛说的经典,不同的经典都赞歎本法门如何如何。有的人说我还要看我每天看的经,你看了就动念了。心一动就很难归一了。还有光盘,不是净土的,不是念佛的,也不要看。我们就是一门深入,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因为只有一门深入,才能把心念归一。 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最后说的几句话:「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净念就是没有妄想的念,就叫净念,乾净的净。一句接一句,就是相续了。「三摩地」是正定。你能专注这句佛号,行住坐卧都在这上面,时间长了就归一了。归一之后,就得正定,清净心就现前了。 最后我还要劝大家,既然来了,我们发了很大的道心,就要把家庭和社会上一切事务放下。如果确实需要,在中午吃饭,十一点到一点半之间,你拿手机和家里联繫。到念佛堂来时不要带了,带了影响大家了。你自己的心也不定。要不是大事,我们都要放下来,到这里来(念佛)是头等大事。所谓头等大事,世间一切事情没有生死二事大。我们生不知何处来,死不知何处去。这个不是大事,还有什么是大事呢? 能把一句佛号念到一心不乱,将来有把握往生极乐世界,比你的存摺上赚了一百个亿,比你的黄金堆几个屋还要好吧?那么多的黄金,那么多的钞票买不到你在这个世界多活一天。更谈不上你要想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们要真正把世间一切攀缘的事情都放下。一心一意地在这里念这一句佛号。和大家共同修行。 我们是打念佛七。有人在家有自己的功课,我建议(打七期间)最好还是专心一致的在一句佛号上。这句佛号你能念到「净念相继,得三摩地」的时候,你的福报不知增加多少,你的罪障业障不知道消了多少。还有哪个法门比这句佛号,清净的佛号消业障更快?你把《大藏经》翻开看,找不到吧。《大藏经》中一再说,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是阿伽陀药,能治百病,能消一切无始劫来的业障。所以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殊胜的法门,又遇到这个道场,又遇到这个殊胜的因缘,这么多人到这个道场来,共同熏修,打念佛七。我们应该觉得自己无比的幸运。你抱着无比幸运和高兴的心情,这句佛号很容易念到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正定。 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心一定要完全在这句佛号上。出口入耳,眼也不要到处望,心意、口和耳这三根一摄,其它三根就不起作用了,眼根、鼻根、身根就不起作用了。大势至菩萨在《念佛圆通章》一再讲,「都摄六根」,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我们不要摄那么多,你就把意根和耳根加上舌根一摄,我们在念啊,其它的三根慢慢地就不起作用了。另外我们念了佛后,我们每天晚上迴向都发愿往生西方极乐。这是我们唯一的共同目标。 往生极乐世界没有什么高的条件啊,具备三个条件就行了。第一个是信,我们确信不疑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在那里接引一切众生。信过以后要发愿啊,我们要发愿去啊。我们每天晚上迴向都有这个愿。有了信,又发了愿,不念不行啊。念就是行。 我们行住坐卧都要把这句佛号放在心里。你有这样的行,时间一长,你的妄想心就慢慢转过来了,转到佛号上了,你自己也会慢慢体会到。怎么体会呢?以前晚上睡觉的时候,做梦都是五欲,现在做梦懂得念佛了。这就是你在用功了。如果你梦中,乃至在干活,都能把这句佛号不忘记,一天二十四小时这一念都是历历明明的话,你到极乐世界的功夫就成了。 如果众生发愿一念心想往生极乐,极乐世界的七宝池里就现了你的一朵莲花。你念佛不停,莲花就渐渐变大,最后放光。将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寿命终时,就到那个莲花中去。莲花中化生的,寿命没有限量,没有一切的病痛,苦恼。经典上说: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众生,身心有无量苦,你的身体不乾净,你就是再洗都不乾净,你没法把里面搞乾净啊,而且我们的身体是由父精母血生的,种子不乾净。 我们一旦到了极乐世界,莲花化生。莲花是净业成就,到了莲花化生以后,三十二相出来了,寿命没有终尽。我们这样想,就把自己的信心和愿力坚固起来了。有了坚定的信心和愿力,加上我们能恳切地专注在一句佛号上,将来我们在座的都能到极乐世界去,都能在莲花池中化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我为不信佛的父亲助念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九)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 共读楞严开示(十一)显见离见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五)【讲义】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惟一晴虚,迥无所有
- 哪十种行为是犯了盗戒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七)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五)第四卷:阿难请示华屋之门,即是悟后请修。以此证知,前三卷半,乃说性,不说修,故独属奢摩他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三)云何现已灭?云何净诸觉?云何诸觉转?及转诸所作?
- 汝能修净土,安隐无惊疑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九)丙二发起序 此经以阿难示堕淫室为发起之端,以阿难过去空王佛所,与佛同时发心,其深本同前上首
- 随机阅读
-
- 我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是我心中之佛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五)佛有三身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众乃四人以上之称,所以一比丘不名僧,二三比丘,亦不名僧,四比丘同住,方作一切如法僧事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四)【义贯】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
- 为什么要做早晚课?能得到什么利益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四)常住真心
- 共读楞伽开示5—— 楞伽经是禅宗的最高经典 楞伽法门开示的是性相二门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销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
- 保护自命之第一良方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四)觉有三义,作二种解释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应身无量,度脱众生四句,正明上之三学,不唯自度,实欲普度众生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五)是故当知:意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五乘法门的修行目标及相互关系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七)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二)【讲义】阿难!譬如有人:劳倦则眠,睡熟便寤;览尘斯忆,失忆为忘。是其颠倒,生、住、异、灭,吸习中归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众乃四人以上之称,所以一比丘不名僧,二三比丘,亦不名僧,四比丘同住,方作一切如法僧事
-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七)【讲义】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三)【注释】大慧,若复诸余沙门、婆罗门,见离自性:浮云、火轮、揵闼婆城、无生、幻、焰、水月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八)比丘梵语,即五不翻中多含不翻,以名含三义故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