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后始知身是苦, 死后方知错用心
1、始知身苦死后病后始知身是错用苦,死后方知错用心。病后下方卡片关注「正法清流」公众号加★星标★。始知身苦死后开示于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七日病后始知身是错用苦,死后方知错用心。病后 2、始知身苦死后这是错用众生的通病,在没有病时,病后满以为在世间非常快乐和满足,始知身苦死后到有病的错用时候,不能动,病后也不能吃,始知身苦死后一切都不自由了,错用再加上种种难以忍受的痛苦,才觉得原来这个身体是令我们苦的已经太迟了。所谓: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谁叫你自己在没病的时候,任作胡为,不好好地珍惜自己。 3、病是这样,生死大事也是这样。“死后方知错用心”,平时不加检点,等到见了阎王时,才知自己生前所行所事及存心都不正当。生前看见别人念佛,自己反而去讥谤他,说他迷信,笑他愚痴,但现在后悔已晚了。 4、刀山油镬之苦,都是自己招来的。就像刚才所说“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谁叫自己事前没有准备。所以朱子说:“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在我们未下雨时,早就应该顾虑到下雨时可能发生的事。 5、譬如北方的窗户,都是用纸糊的,所以在未下雨时,就应把窗纸糊好,省得雨水溅湿了屋内的东西;若是等到下雨时才赶忙去糊窗,那未免太迟了一点。又好像在穷乡僻壤的地方,没有自来水管的设备,所以你在盖房子时,就要考虑水源的问题;若是到了渴时,才记得去掘井,那不是太晚了吗。我们学佛的人,都明白一切无常为什么不为自己的“死”先下一番功夫呢。所谓:若要人不死,先下死功夫。 1、死功夫,就是譬如今天的打七念菩萨。我们打七,第一,是为求世界和平;第二,是为自己的身后打算,这就是“未雨而绸缪”了。我们打七要年年参加,不可中断,这样才能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结大因缘。 2、我们必须念到好像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师父,观世音菩萨好像是我们的朋友一样亲切,既然能做佛的弟子,做菩萨的朋友,而且能年年月月日日都是如此,自然会成“老友”了。这样,佛、菩萨是一定会在我们临命终时,接引我们到西方净土去的,这点大家切莫怀疑。 3、所谓:修道之人心莫疑,疑心一起便途迷。我们听善知识的话,不应该存有半点疑心。譬如善知识说:“修行要下苦功”,你就应该相信。 4、若是你能信得彻底,那么你一定可以明心见性、返本还原。所以我们要常听善知识的开导,他教你“念佛”,你就应该依教来念佛;善知识他叫你“不要任性”,你就不要任性。这就是修道的要诀。 5、方才说:“病后始知身是苦”人若是不经过一番的病苦,是绝不肯发心修行的;因为在没病时,他不知痛苦。又有一句话说:“富贵学道难”,若是一个人很富有,那么,样样如意,你叫他如何会想修道呢。所以,贫病都是我们修道的助缘。病来了,也不必忧;贫来了。病后始知身是病后苦, 死后方知错用心
病后始知身是苦, 死后方知错用心
- 最近发表
-
- 诸佛境界,实是吾人各具境界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七)【讲义】阿难!又汝所明,鼻香为缘,生于鼻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一十五)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
- 共读楞严开示1——科判与序文
- 大安法师正月初三新春开示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八)于是大众非无学者,闻佛此言,茫然不知是义终始;一时惶悚,失其所守,如来知其魂虑变慴,心生怜愍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五)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
- 龙树菩萨的故事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五)【讲义】阿难!汝且观此:祇陀树林,及诸泉池
- 随机阅读
-
- 不买点供品,佛菩萨就不加持你了吗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六)【讲义】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七)【讲义】阿难!又汝所明,鼻香为缘,生于鼻识。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讲义】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妄生涩滑
- 无量佛国净土,为何只求生西方极乐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一)【讲义】[未三破因空生]破除因虚空而生识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九)【讲义】癸初发愿报恩二誓言度众生三求除细惑四速成正觉五申述不退今初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八)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 口里念着糊涂咒,心里想的贪瞋癡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一十)阿难言:“我尝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九)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五)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
- 我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是我心中之佛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七)【义贯】阿难,汝常晨朝以手摩头。于意云何?此摩所知;谁为能触?能为在手?为复在头?若在于手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九)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
- 念佛就是无与伦比极为深妙的禅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讲义】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四)【讲义】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