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派传承

持戒的方法次第

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持戒执身不动。法次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持戒执心不起。法次禁戒成就,持戒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法次偷劫不行,持戒无相负累,法次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持戒

持戒的方法次第

执身不动

在《楞严经》当中,法次佛陀讲到持戒的持戒次第,第一个先持声闻戒,法次比丘的持戒四重、比丘尼的法次八重,使令我们身口七支能够执身不动。持戒这个「执身不动」,它的动力点,当然主要是从业果的思惟。我们刚开始持戒是害怕这罪业会带给我们痛苦,就执身不动。我不敢犯戒,为什么呢?犯戒会破坏我的功德。

执心不起

那么进一步就是,从菩萨戒的心地戒当中,「执心不起」。所以菩萨戒,它每一个戒都有止观的力量。所以你看,我们过去讲菩萨戒,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律仪,一定是怎么样?受菩萨戒你要先成就菩萨种性。菩萨种性有两个内涵:第一个是菩提心,第二个是空正见。所以这菩萨戒的每一个戒法都是止观的力量,执心不起,他念念当中迴光返照,正念真如,开始不随妄转。当然,刚开始你先从事相上持戒,再求心地上的持戒。

当我们大小乘的净戒成就以后,这个时候在世间当中就没有这个相生、相杀的业报。淫心断就没有相生,瞋心断就没有相杀。乃至于偷盗跟妄语都不现前,就没有这种负债跟欺诳的问题。那么我们也就不用再来世间来偿还过去的业障。

所以,这个杀盗淫妄基本上是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业果相续,你有这个业就产生来世的果报。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