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问答

求道要以德行为本

【原文】

求道要以德行为本

僧问:「沙门奚事?」曰:「事道。求道」

「事道孰为本?」曰:「德行为本。德行」

僧云:「甚矣!为本子之固也。求道利以慧入,德行钝以福修;沙门者,为本取慧焉,求道足矣,德行德行奚为?」

予曰:「先民有言,为本德行本也。求道又云士之致远者,德行先器识,为本况无上菩提之妙道,求道而可以受非其器乎哉?」

狮子之乳,德行匪琉璃瓶,为本贮之则裂。举万钧之鼎,而荷以一叶之舟,不颠趾而溺者几希奚!

今沙门稍才敏则攻训诂,业铅椠如儒生,又上之则残摭古德之机缘而逐声响,捕影迹,为明眼者笑。听其言也,超佛相之先;稽其行也,落凡庸之后。盖末法之弊极矣!

《缁门崇行录》

【译文】

有一位僧人问说:「出家人要做什么事情?」

我回答说:「在办道、求道。」

他说:「求道最根本、最要紧的是什么?」

我说:「是德行。」

他说:「唉呀!您真顽固。上根利器的人修慧而入道,下根钝器的人修福而已,所以出家人主要在求得智慧,有智慧就足够了,要德行干什么?」

我说:「古人尝说,德行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又说,立大志做大事的人,要先衡量自己的器质和识见,何况佛门至高无上的正等正觉的妙法,岂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修成的吗?

装贮狮子的奶水,如不用琉璃作的瓶子,那就会裂开;好比手举着万斤重的鼎,乘坐一叶小舟,几乎没有不翻跌淹死的了。

现今的出家人,稍具聪明才智的,就专攻注解考据之学,和儒家书生一样地致力研究典籍。聪明才智再高一点的,则零碎地拾捡古来祖师大德应机说教的机锋语,来唱和自己,捕捉到的只是祖师的皮毛残渣,据为己有的,乃是捕风捉影来的不实在的东西,反而受到明眼人的讥笑。

这些人讲起话来,句句彷彿比佛祖还要高明;但考察他的行为,比平凡庸碌的人还不如。末法时期这种坏现象,实在很糟糕啊!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