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要以德行为本
【原文】 僧问:「沙门奚事?」曰:「事道。求道」 「事道孰为本?」曰:「德行为本。德行」 僧云:「甚矣!为本子之固也。求道利以慧入,德行钝以福修;沙门者,为本取慧焉,求道足矣,德行德行奚为?」 予曰:「先民有言,为本德行本也。求道又云士之致远者,德行先器识,为本况无上菩提之妙道,求道而可以受非其器乎哉?」 狮子之乳,德行匪琉璃瓶,为本贮之则裂。举万钧之鼎,而荷以一叶之舟,不颠趾而溺者几希奚! 今沙门稍才敏则攻训诂,业铅椠如儒生,又上之则残摭古德之机缘而逐声响,捕影迹,为明眼者笑。听其言也,超佛相之先;稽其行也,落凡庸之后。盖末法之弊极矣! 《缁门崇行录》 【译文】 有一位僧人问说:「出家人要做什么事情?」 我回答说:「在办道、求道。」 他说:「求道最根本、最要紧的是什么?」 我说:「是德行。」 他说:「唉呀!您真顽固。上根利器的人修慧而入道,下根钝器的人修福而已,所以出家人主要在求得智慧,有智慧就足够了,要德行干什么?」 我说:「古人尝说,德行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又说,立大志做大事的人,要先衡量自己的器质和识见,何况佛门至高无上的正等正觉的妙法,岂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修成的吗? 装贮狮子的奶水,如不用琉璃作的瓶子,那就会裂开;好比手举着万斤重的鼎,乘坐一叶小舟,几乎没有不翻跌淹死的了。 现今的出家人,稍具聪明才智的,就专攻注解考据之学,和儒家书生一样地致力研究典籍。聪明才智再高一点的,则零碎地拾捡古来祖师大德应机说教的机锋语,来唱和自己,捕捉到的只是祖师的皮毛残渣,据为己有的,乃是捕风捉影来的不实在的东西,反而受到明眼人的讥笑。 这些人讲起话来,句句彷彿比佛祖还要高明;但考察他的行为,比平凡庸碌的人还不如。末法时期这种坏现象,实在很糟糕啊!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佛法无量义,一以净为本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八)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
- 什么样的人不能皈依佛门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八)交光云:即护戒心。此将毁戒体句,作二义释之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二)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七)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
- 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慾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一十三)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堂中
- 随机阅读
-
- 上则尽形寿念佛,下则临终十念,都能往生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一十七)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有分别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七)阿难言:诸盲眼前惟睹黑暗,云何成见?”佛告阿难:“诸盲无眼,惟睹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 随缘度日和事业追求是不是矛盾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五)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毘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五)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一)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
- 在家人以何为重,如何能促进信心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九)“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四)【讲义】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九)于意云何?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当见色
- 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 任是千佛,不能出因果二字
- 佛源老和尚:投胎是个大问题,好多老修行一辈子修苦行,投胎到富贵人家享福去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三)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曜;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户牖之隙,则复见通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一十八)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心之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非体知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