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人用功办道,怎么没有开悟的呢
我们这么多人用功办道,多人怎么没有开悟的用功呢? 第一,我们对这个路途可能还没有搞清楚,办道第二,开悟我们对世间的多人万缘不能彻底放下。 如果我们把世间万缘彻底放下,用功把路途又摸清楚了,办道一天到晚,开悟不论行住坐卧都在这一念上琢磨,多人琢磨时间长了,用功你行不知行、办道坐不知坐了。开悟到那个时候,多人你自己会有所觉察。用功 佛在经典上说:「如澄浊水。办道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浑浊的水放在乾净的容器里,你放在那里不要动它,浑浊水里的沙土会自己沉下去,沉下去以后,清水现前了。这个清水就是我们的清净心,清净心现前是我们用一句话头把它伏下去的。那个泥沙和黄土还沉澱在底下,你用棒子一搅,它又浑浊起来了。所以要把泥沙和黄土都淘掉,成为纯水,这才能永断根本无明、了生脱死啊! 浑浊心这个念头,贮于静器,何为静器呢?我们现在叫你看一句话头,这个话头就是静器,你把浑浊的念头放在话头里,一直盯着它,不要起二念,就是不要动它,不动的时间短了不行,要静深不动,深就表示长时间不要动它,沙土自然会沉下去,也就是我们看这一句话头、不明白意思这一念,老是盯着这一念不起二念,时间一长,我们的清净心就会现前了。 清净心现前还不是究竟,因为泥沙还沉在底下,也就是我们的习气、烦恼、无明,烦恼、无明不能除去,不能称之为纯水。 有的修行人平时修行很好,但是一旦遇到烦恼事情,无明火就发起来了。为什么呢?就是他虽然有修行,但是泥沙还沉在那个地方,也就是无明习气没有淘掉。 所以,我们用功办道的人应该了解自己什么习气最重、而且常犯,你就在你这个习气上下手。断一分习气,就得一分光明。一个人能觉察到自己习气毛病的所在,在这上面痛下功夫改正,这是个真正会用工夫的人。不能在自己的习气上开刀的人,你看他是在用功,实际上他那个护习气的念头还是很重。也就是面子,怕人把他的习气所在和短处揭出来,讲的他很不舒服、不高兴。 就像今天早上那个比丘尼,就是为了一点面子,下香板后跑掉了反而搞得一点面子都没了。我们在座的人自己想想,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样那样的习气啊。所以,讲看破、放下,讲好讲啊,临到你头上的时候,就忘记了啊。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这句佛号念得孤明历历,这里面就有观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七)【注释】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非异非不异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四)妄想、因缘灭尽,离妄想说所说,观所观,受用、建立身之藏识,于识境界、摄受、及摄受者不相应
- 志公禅师:十四科颂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六)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五)解脱自在通,力禅三摩提,灭及如意足,觉支及道品,诸禅定无量,诸阴身往来,正受灭尽定,三昧起心说。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二)【诠论】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
- 广置义田的顾正心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四)【诠论】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
- 随机阅读
-
-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一)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远离一切虚妄故
-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四)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一)八识
- 用无贪来对治贪着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诸地不相至,百变百无受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一)无上世间解,闻彼所说偈,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善哉善哉问,大慧善谛听,我今当次第,如汝所问说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四)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 蕅益大师示念佛三昧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五)解脱自在通,力禅三摩提,灭及如意足,觉支及道品,诸禅定无量,诸阴身往来,正受灭尽定,三昧起心说。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四)【诠论】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八)禅师以何法,建立何等人?
- 在尽责中求满足 在义务中求心安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五)兔毫窗尘虮,羊毛麥廣麦尘,钵他几麥廣麦?阿罗麥廣麦几?独笼那佉棃,勒叉及举利,乃至频婆罗,是各有几数?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二)生及与不生,涅槃空刹那,趣至无自性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八)众生有无有,象马诸禽兽,云何而捕取? 譬因成悉檀,及与作所作?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