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咒来念佛
请看第三十一:何名念佛之人。捨咒念佛定茂想捨准提咒而专门念佛。捨咒念佛 前面我们知道这个定茂是捨咒念佛专门念准提咒的,现在可能经过这段时间开示,捨咒念佛对念佛一法越来越有信心,捨咒念佛他就想捨咒来念佛:「是捨咒念佛不是可以?」 菩萨给他开示:「你现在想捨去原来持的准提咒,而一心一意专修念佛法门,捨咒念佛最妙。捨咒念佛」你看,捨咒念佛给他非常肯定的捨咒念佛回答——「最妙」:这是最好的一件事情。可见菩萨的捨咒念佛本意是要令一切众生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名号。 但是捨咒念佛菩萨在前面开示,并不想强加自己的捨咒念佛意志:原来你有什么好乐,随顺你的捨咒念佛好乐,你把持咒的捨咒念佛功德迴向也可以。但是菩萨的本意——也是一切诸佛的本意,希望众生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如果他自己觉悟,把自己持的咒放下,来表示愿自觉地念佛,那佛菩萨会给他正面的肯定:这是最好的方法。 「你虽然想一心念佛,但并不了解净土法门的法要。」就是深信切愿,并不了解,以及这个法门的殊胜,阿弥陀佛的本怀,净土持名法门的施设。这些原始要终——原理、方法,你不一定了解。不了解,你只是念佛,也只能叫「持斋好善之人」,不能称之为「念佛之人」。 说你是念佛之人,这要有内涵的,名实要相符的。没有这个念佛内涵在里面,只是一个持斋好善之人。持斋好善之人,就是你只能得点人天福报而已,解决生死问题那是不可得的。 《西方确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阎老子铁棒未放汝在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五)【注释】大慧,若复诸余沙门、婆罗门,见离自性:浮云、火轮、揵闼婆城、无生、幻、焰、水月、及梦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二)医方工巧论,伎术诸明处?
- 共读楞伽开示(十九)成自性 圆成实性
- 为什么今天开悟的人少,古人一碰就开悟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三)世间解之士,闻彼所说偈,观察一切众,告诸佛子言:汝等诸佛子,今皆恣所问,我当为汝说,自觉之境界
- 共读楞伽开示(五十一)云何所作生,进去及持身?云何现分别?云何生诸地?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一)【诠论】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
- 四空定的过失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八)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 随机阅读
-
- 持名念佛虽易,亦须真信切愿
- 共读楞伽开示(六十二)云何觉世间?云何说离字?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五)修行要回归当下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二)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
- 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
- 到寺院拜佛,不要在大殿正中央拜垫上拜佛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四)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三)云何为化佛?云何报生佛?云可如如佛?云何智慧佛?云何于欲界,不成等正觉?何故色究竟,离欲得菩提?
- 心不要活得太表面,要能够更深层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四)善逝般涅槃,谁当持正法?天师住久如?正法几时住?
- 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
- 净慧老和尚: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
- 菩萨成就国土,要有两种准备
- 初果须陀洹与菩萨道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二)彼业悉无有,自心所摄离,所摄无所摄,与彼波浪同。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四十一)佛告大慧:有一种外道作无所有妄想计著:觉知因尽,兔无角想,如兔无角,一切法亦复如是。
- 【图】虚云老和尚120年的传奇人生
- 凡事最难是开始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六)何故刹土化,相及诸外道? 云何无受次?何故名无受?
- 净慧老和尚:我们修行的时候,是选择禅宗还是jing土宗?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