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蚯蚓这类含蠢蠕动的湿生众生
癸三、蚯蚓湿生相 看第三段的类含「湿生相」。湿以合感,蠢蠕就是湿生他对某一种东西贪爱,就产生一个和合,众生和合以后就受生了。蚯蚓他没有经过入胎的类含。 由因世界执着轮迴,蠢蠕趣颠倒故,湿生和合煖成八万四千翻覆乱想,众生如是蚯蚓故有湿相蔽尸流转国土,含蠢蠕动,类含其类充塞。蠢蠕 这一类众生的湿生轮迴,是众生以「执着」而产生轮迴的。那么他执着的是什么呢?这个地方的众生执着六尘有两种相貌:第一个,他执着那种太阳光产生的温暖的相状;第二个,他执着水分所散发出来的湿气的相状。他以这种水火二相来当作他生命的执着。执着的结果就产生一种「趣颠倒」,他对这样子的水火二相会产生一种趋炎附势,想要去「趣」,去趋向它,有一种力量。这个是说明他迷惑的相状。 看他的造业。「和合煖成八万四千翻覆乱想。」他就是依止这个「煖」,就是太阳光的暖气,还有水分的湿气,水火两相的和合就创造他的一个生命的造业力,就「翻覆乱想」,心中翻覆。就是说这个人没有一定的章法,唯利是图,哪一个地方有水气、有暖气他就往哪个地方跑,翻覆不定的。所以他那个「趣」,趣向,就有趋炎附势的意思。这个地方是他的造业相。 看第三的果报相。「如是故有湿相蔽尸流转国土。」这个「湿相」就是他的湿热之相,这个「蔽尸」也是软肉的意思。不过这一类众生他没有经过入胎,他直接是湿生的。「含蠢蠕动,其类充塞。」「含蠢」是一个下覆的众生,就是蚯蚓这类,在地下活动;这个「蠕动」是属于上翻。前面有讲翻覆,有上翻跟下覆。下覆就是地上的爬虫类的动物,在那边爬来爬去,叫蠕动。有一类是在地下的蚯蚓。总而言之,它们所追求的就是一种温暖的相状跟潮湿的相状,以这种水火二相来当作他轮迴的根本。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佛教里的譬喻故事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义贯】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众生相续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四)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 住寺院应注意哪些问题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六)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九)【讲义】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时,手执阳燧,日前求火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四)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 学佛人着魔了怎么办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一)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
- 随机阅读
-
- 欢喜心扫塔礼塔之殊胜功德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八)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五)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 佛教里的譬喻故事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八)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一十六)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今汝推中,中何为在?为复在处?为当在身?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六)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 有位老和尚走几步路,就把《华严经》念完了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讲义】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妄生涩滑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七)【义贯】阿难,汝常晨朝以手摩头。于意云何?此摩所知;谁为能触?能为在手?为复在头?若在于手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二)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
- 天乘四空定之非想非非想处定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讲义】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二)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讲义】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
- 五戒都修不好,凭什么得出世间的圣果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八)于是大众非无学者,闻佛此言,茫然不知是义终始;一时惶悚,失其所守,如来知其魂虑变慴,心生怜愍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九)我闻;即闻成就。我之一字,有四种不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