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之简明标准
然于佛法,学佛各人当有理解与行为之简明标準,简准庶可无所歧疑而自度度他。明标 修学佛法有二:一、学佛理解,简准二、明标行为。学佛以理解贯入行为之中,简准则能行解一致;以行为履践理解之实,明标则能行解相应。学佛 先言理解,简准即是明标「无我缘成」四字。平常的学佛人,都以为有个自我,简准佛法则言实无自我可得,明标一有我相,即有人相等等。无我相,即无人相及种种众生差别之相,是谓「人无我」,亦即「生空」。更进明一切事物及一一诸法,亦无各别独立之自体,是谓「法无我」,亦即「法空」。此二无我,皆从否定一面讲。 若从肯定一面讲,则人及有情众生,以至于一切事物,实都由众缘所成,即四大、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众缘所成的,所以都无实我。若有实我,则不待众缘,今既从众缘所成,则无实我,如眼识能见光,能见之识与所见之光,无非众缘交互相遍而成立,所以人及众生、诸法皆无自我。 一人由法界一切诸法所成,一一人以至一一众生,一一诸法皆如此,则一一人皆摄一切,此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此无我缘成义,即佛法之法印,亦即佛法简明理解之标準。与此标準相应者,即为正知正见,违此即非佛法。 再言行为,应以十善、六度为标準,此通于出世善法,从初发心,以至于等觉,无不依此修行,佛则于此十善、六度已圆满,而利他亦仍在此。 十善,即离杀,盗,淫之身三恶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之口四恶业;贪,瞋,癡之意三恶业——十恶业——若离此十恶业,即是十善行。力行十善,必成善人,亦即为趋向菩提的根本。离去诸恶,减少一分恶业,即增一分法身功德。真能修持十善行者,须至二地菩萨(即离垢地),直至成佛乃能究竟。然由十善之增上行言之,即须行六度,乃得成定善、无漏善。 六度,第一即是布施,能捨一切所有,而实行利他,对治悭贪;如能利他,即是自利。持戒,则能三业清净,戒律即一切言行作止之轨范。忍辱,则能息除一切瞋恼。精进,一方忏悔以前恶业,一方面努力为善,了解诸法。禅定,即对治散乱。由定中所得的明澈觉慧,即是般若。 单行十善,名为散善;更修六度中第五禅定,乃得成定善;更进而与般若相应,则成为无漏善。从散善至无漏善,即是从凡夫至佛之进程,是为佛法简明之行为标準。 不明无我缘成义,则十恶、六蔽不能离;能明无我缘成之义,才能圆成十善、六度。凡学佛的人,都应以此标準自修,以此标準交友,以此标準择师,以此标準做人。不问他的咒术如何高,定功如何深,辩才如何大,学识如何广,合此行解标準的,可认为佛法中人,否则即非佛法中人。佛教正信会的正信众,切须于此认清,方不致自误误他。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往生到净土还有没有第八识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讲义】阿难!如汝所明,眼色为缘,生于眼识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八)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六)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观日月,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见者
- 境遇不好,应当退一步来想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九)【义贯】阿难,风性无体,动静不常: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僧伽梨角动及傍人,则有微风拂彼人面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四)又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合?为非暗合?为非通合?为非塞合?若非明合,则见与明,性、相乖角,如耳与明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五)【讲义】阿难!汝且观此:祇陀树林,及诸泉池
- 如果不吃肉,吃蛋可以吗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四)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
- 随机阅读
-
- 照看你自己的心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五)发觉初心,二决定义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九)【讲义】昔陆亘大夫问南泉古人瓶中养一鹅,日渐长大,出瓶不得
- 阿弥陀佛为何被尊称为「佛中之王」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四)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九)【讲义】壬二正为宣说(分二)癸初正答满慈 二兼示阿难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五)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
- 把三界的苦「观」出来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七)【讲义】阿难!又汝所明,鼻香为缘,生于鼻识。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九)【讲义】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时,手执阳燧,日前求火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六)【讲义】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大妄语的罪很重的,甚至影响到佛教的兴衰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四)天然本妙,近具根中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讲义】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四)【讲义】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
- 心可以转业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义贯】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六)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是物非汝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