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应该如何学戒
对于出家人来说,该何只有真正受了戒,学戒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该何比丘。受完戒后,学戒要坚持学戒,该何把戒学好了,学戒才能持戒守戒。该何那么,学戒如何学戒呢? 第一、该何读熟戒本 勿令忘失 要读诵戒本,学戒《比丘戒本》、该何《比丘尼戒本》、学戒《菩萨戒本》,该何要纯熟读诵,学戒并且背诵。该何背诵之后,要常常复习,以免忘失。 第二、戒条解义 明了清晰 学习比丘戒,就是要依照《比丘戒相表记》来学习,这是我们基本止持的戒法。因为开遮持犯的相状非常微细,我们必须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学习,才能逐渐明了清晰的。 学过一遍,我们有时候还模模糊糊的,所以要多学。听过一遍都还不够的,最好要二次、三次以上的学习,逐渐就比较熟了。经过多次学习,就会明了个人怎么用功,僧团怎么样和合共住。依照戒法奉行,就能使正法久住,就能续佛慧命! 第三、以戒为师 戒为根本 假若不学习戒法,我们的根本就没有立住。你去学习经论,根本没有站住,就大大打折扣,学习经论也不容易成就。 戒定慧三无漏学是有次第的,因戒而生定,因定而发慧,因慧而断烦恼、了生死、度众生、成佛道,它是有次第。三无漏学,三者一体的,三而一,一而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全佛是心,心外无有佛为心所念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一十四)“若一体者,则汝以手挃一支时,四支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八)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祇陀林今何所在?]
- 发起菩提心的两个因缘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讲义】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七)【讲义】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九)【讲义】壬二正为宣说(分二)癸初正答满慈 二兼示阿难
- 持戒念佛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不应说言见有舒缩
- 随机阅读
-
- 吾见散乱艳喜,愚癡特迦大事已办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八)于是大众非无学者,闻佛此言,茫然不知是义终始;一时惶悚,失其所守,如来知其魂虑变慴,心生怜愍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五)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五)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
- 十次闭关念佛的体验:吃得下苦才体会念佛的甜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讲义】阿难!如汝所明,眼色为缘,生于眼识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四)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
- 判断众生是否往生,唯一标准是头顶热吗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九)【讲义】昔陆亘大夫问南泉古人瓶中养一鹅,日渐长大,出瓶不得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五)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五)【讲义】巳四行阴(分三)午初举喻合法 二就喻详辨 三结妄归真今初
- 蕅益大师开示三种念佛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八)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二)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一)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室罗筏城之中,复有长者居士,同受佛化,故亦同时饭僧,以自恣作福胜故
-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八)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祇陀林今何所在?]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六)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观日月,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见者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七)【义贯】阿难,汝常晨朝以手摩头。于意云何?此摩所知;谁为能触?能为在手?为复在头?若在于手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