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但有言说,都无实义都无实义。言说 再来看附表,都无实义事相上是言说造作、有相、都无实义有为、言说不空、都无实义有种种念,言说而造作在理上来讲就是都无实义不造作,理上的言说不造作就是事相的造作,所以,都无实义理上而言是言说空、无相、都无实义无作、言说无为、都无实义无念。‘空’是什么意思?空就是无常,自性不可得。 ‘缘起无自性’很难解释,虽常听到却很难体会。何谓‘缘起无自性’?举一法即是万法,以毛巾为例,观照到最后就回归《楞严经》的思想——‘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毛巾是由丝线构成的,丝线透过机器,因缘聚合、裁剪,变成一条毛巾。 借由分析,我们知道,毛巾是丝线所成,再继续分析,乃颗粒微尘,系电子、质子、中子所构成的,这叫做析空观。但析空观本身就是错误的。分析到最后,究竟是有抑或无?电子、质子、中子,这些颗粒微尘到底是有抑或无?如果说有的话,就还可以分析,便不能称为空。如果从有可以分析到空,那么,多少个空加起来会变成有呢?所以‘析空观’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天台宗的‘当体即空’我们很认同,禅宗的‘回归当下’,我们也很认同。用大智慧直接了当地去了解‘当体即空’,即可解释所谓的‘缘起无自性’,亦即虽名为毛巾,而实质上只是因缘和合,并非真有毛巾这种东西,所以《楞严经》的‘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这句话是万法里面非常重要的一句话。 修学佛道,若以此一句单刀直入地观照,必定成道。一切法皆是语言、表相的东西,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只有假相、假名,并无实质的意义。人生亦然,离开了佛法,生命完全没有意义。吃饭、拉屎、生孩子,这种生命有何意义? 《楞严经》这一句,如果会用,每个人统统是圣者,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研究经典,不着文字相;听经闻法,不着语言相;看到一切外表,不着一切假相,因为都是缘起,都是无自性,四大本空,五阴无我,任何人皆然。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不受无明妄想的干扰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六)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七)云何一阐提?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云何修行退?云何修行生?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四)不生句生句,常句无常句。
- 天乘四空定之非想非非想处定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九)众生生诸趣,何相何像类?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四)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二)【诠论】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
-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五)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
- 随机阅读
-
- 人生没有结果,它只是业力的释放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四)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七)大慧,不思议熏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云何树葛藤?最胜子所问。云何种种刹,仙人长苦行?云何为族性?从何师受学?云何为丑陋?云何人修行?
- 远离虚妄的感觉,依止心中的愿力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八)譬如海水变,种种波浪转,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谓彼藏识处,种种诸识转,谓以彼意识,思惟诸相义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一)有品句非有品句。俱句非俱句。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五)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
- 可以跟着念佛音频旋律唱念佛号而不计数吗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一)大慧,是百八句,先佛所说,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三)【注释】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
- 为什么会有大海平地呢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一)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二)一一相相应,远离诸见过,悉檀离言说。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七)天句非天句。饮食句非饮食句。淫欲句非淫欲句。见句非见句。波罗蜜句非波罗蜜句。戒句非戒句
- 为什么集结经典都是由阿难负责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四)【注释】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别,决断句义;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云何名为王,转轮及小王?云何守护国?诸天有几种?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