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妄语的过失
大妄语跟小妄语的大妄差别:同样是妄语,但是过失小妄语只是一种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比方说见言不见、大妄不见言见,过失乃至于闻言不闻、大妄不闻言闻等等,过失这六根的大妄一种虚妄的过失;但这个大妄语是针对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所说的过失。这个地方有差别。大妄 这个地方有六段。过失我们先看第一段,大妄犯戒过失的过失第一小段,杂染成魔。大妄 阿难!过失如是大妄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先讲出大妄语的过失。 说在这个世界当中的六道众生,虽然你在前面的修学当中断除了杀盗淫三种的行为跟三种的邪念,这三种清净的梵行已经圆满成就,但是假设有大妄语的过失,这个大乘的三摩地还是不能清净的。 我们一再讲过,说修禅定、修止观,你有大妄语为什么就会影响到你的止观呢?我修止观,我也是随顺佛陀的教理在思惟啊!因为我们讲到,大乘的戒定慧是互含互摄的,戒当中有止观,止观当中有戒,所以,你的戒法有过失,就染污到你的止观。 因为大乘佛法是以一心真如而开显戒定慧,三个是互含互摄的,所以,有大妄语的过失,三摩地就不能清净。它这个地方是互动的。那最后的结果变成爱见之魔。什么叫爱见呢?贪求供养,名之为爱魔;谓己成圣,认为自己成就圣道,邪知邪见,叫见魔。最后的结果,断失了如来的种性而忘失了菩提心。这是作一个总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不必为了追求不倒单而不倒单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三)离即离非 是即非即
- 终日在妄之性灵,即终日恆真之性灵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五)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毘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三)【讲义】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合则中离,离则两合,体性杂乱,云何成界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一十八)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心之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非体知
- 憨山大师彻悟心性的故事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七)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七)【义贯】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一)在学如何观真心本性以前,先要能观察及判别妄心
- 丰子恺的牛画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二)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
- 元音老人|法身、报身、化身~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 在不晓得不明白上求个究竟,就是疑情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六)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此入城行乞之仪。经谓经历、经过,彼指室罗筏城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九)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性必我非余,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居日月宫,此见周圆,遍娑婆国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三)【讲义】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合则中离,离则两合,体性杂乱,云何成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