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滞之着不可有,执持之着不可无
【原文】 人恆病执着,执滞然亦不可概论。有执良由学以好成,可无好之极名着。执滞羿①着射,有执僚②着丸,可无连③着琴,执滞与夫着弈者至屏帐垣牖④皆森然黑白成势,有执着书者至山中木石尽黑,可无学画马者至马现于床榻间,执滞夫然后以其艺鸣天下而声后世。有执何独于学道而疑之?是可无故参禅人,至于茶不知茶,执滞饭不知饭,有执行不知行,可无坐不知坐,发箧而忘扃⑤,出厕而忘衣。 念佛人,至于开目闭目而观在前,摄心散心而念恆一,不举自举,不疑自疑,皆着也。良由情极志专,功深力到,不觉不知,忽入三昧⑥。亦犹钻燧者,钻之不已而发焰。炼铁者,炼之不已而成钢也。所恶于着者,谓其不知万法皆幻,而希果之心急。不知一切唯识,而取相之意深,是则为所障耳。概虑其着,而悠悠蕩蕩,如水浸石,穷历年劫,何益之有?是故执滞之着不可有,执持之着不可无。 莲池大师《竹窗二笔》 【注释】 ①羿:上古神话中的人物,善于射箭。传说尧帝时十日并出,植物枯死,猛兽长蛇为害。羿射去九日,并射杀猛兽长蛇,为民除害。 ②僚:春秋时楚国勇士熊宜僚。善弄丸。有一次,楚与宋战,宜僚披胸受刃,于军前弄九丸于手,宋军停战观之,楚遂胜之。 ③连:即成连。春秋时代人。伯牙从之学琴,三年艺成而于精神情志未能专一,成连乃携伯牙至蓬莱山,使独留旬日,但闻海水汩没崩澌之声,山林窨冥,群鸟悲号。伯牙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歌之,曲终,成连划船还,伯牙遂为天下妙手。 ④垣牖:垣,矮墙。牖,窗。 ⑤发箧而忘扃:箧,不箱子。扃,关锁。打开箱子而忘记关锁,形容人心神专注的样子。 ⑥三昧: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华译为正定,即离诸邪乱,摄心不散的意思。 【演莲法师译文】 人们都认为「执着」不好,其实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无论学什么,都必须对自己所学的事感兴趣或爱好,才能学成。兴趣达到极点,便成了执着。古时候羿耽着于射箭,熊宜僚耽着于弄丸,成连耽着于抚琴,甚至有耽着于下棋的人,连屏帐墙窗在他看来,都好像布成黑白对垒的局势。耽着于书法的人,见山中一木一石都幻成各式字体。学画马的人,即使是躺在床榻上也好像看到马出现在眼前。正因如此,他们的技艺才能闻名天下并流传于后世。 既然世间的技艺可以由执着而成就,为何独对执着于学道的人产生怀疑呢?参禅的人在用工夫时往往至于喝茶不知是茶,吃饭不知是在吃饭,走路不知在走路,坐着也不知是坐着,打开箱子便忘了上锁,走出厕所即忘了放在外边的衣服。 念佛的人至心作观时,无论开目闭目都能见到相好庄严,无论摄心散心,一句佛号从不间断。不举念而自念,不起疑而自疑,这都是执着。惟有这样专心一志,才能于不知不觉中进入三昧的境界。好比钻木求火,只要不间断地钻下去,终能得火。又如不断地冶炼铁材,即能将顽铁锻成精钢。 至于执着的害处,是指有些人不知万法皆幻,一味地急于求成。不知一切唯识,刻意地取相分别。由于这种错误的执着,才成了障道因缘。假如一概认为执着是不好的,终日悠悠蕩蕩,不思进取,那就如水浸石,纵经无数年代,也没有任何益处。由此可知,如果所执的是障道的「着」则不可有,所执的是进道的「着」则不可无。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十地为何称为「法云地」
- 共读楞伽开示(五十一)云何所作生,进去及持身?云何现分别?云何生诸地?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二)医方工巧论,伎术诸明处?
- 净慧老和尚:我们修行的时候,是选择禅宗还是jing土宗?
- 十劫的善根才换来今生往生的资粮
- 共读楞伽开示(六)性相圆融不二 本不冲突
- 别忘了!除了上香和供花,这些方法也可以供养三宝!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九)【注释】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 念这个名号超胜作一切功德
- 千万不要随便给别人提建议
- 凡事最难是开始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六)自性句离自性句。空句不空句。断句不断句
- 念佛是愚人所为吗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四)受用建立身,是众生现识,于彼现诸业,譬如水波浪。
- 共读楞伽开示(五十四)云何名为藏?云何意及识?云何生与灭?云何见已还?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三)【诠论】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
- 果报有四种,有的是定,有的是不定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二)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一)【注释】彼身转,彼不作是念:‘我展转相因,自心现妄想计著转。’
- 共读楞伽开示(五十六)云何建立相,及与非我义?云何无众生?云何世俗说?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