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9
1、楞严《楞严经》大纲,纲目目次解说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次解大纲,楞严目次解说主讲:慧律法师主讲。纲目 2、次解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纲目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结语:五净居天为四禅诸凡夫天所不能知见。次解就是楞严总结色界天:色界总共有十八天,为什么总结色界十八天呢。纲目 3、次解因为尚有化生的楞严色质,我们在欲界有父母所生的纲目身体,到色界是次解微细的四大,更微细的,类似一种光,灵界的一种光,已经不是我们这种色身了。所以,尚有化生的色质。不出色界,就是未尽形色之累,他认为这个色身还是会拖累。这个五净居天,为四禅诸凡夫天所不能知见,结语五净居天为四禅诸凡夫天所不能知见,就是三果的圣人住的这个,不是凡夫有办法看得到的。 4、经文:【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所以,你到山林、水边。 5、也许那个是三果阿罗汉在那边修行的,你只是看不到而已。义贯:[阿难,此]圣人所居之五[不还天]即使对于[彼诸]第[四禅]天中之[四位天王]而言,亦唯[独有钦闻]其事,而[不能知见]其依报和正报。 1、犹[如今]之[世间]中,于[旷野深山]中若有[圣道]之[场地],以[皆]是[阿罗汉]等圣众之[所住持故,世间]烦恼[粗]重之[人,所不能见],非其境界故。因为频率不同。总结色界天:不出三界。 2、经文【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独行无交,就是因为没有情欲。所以,他清净单身。 3、[无交]就是跟五欲六尘不交涉。但是,未尽形累,就是因为还有化生的色质。自此已还,这个就是五净居天以下,到梵众天这一段义贯:[阿难,是十八]禅[天]之天人,无欲、无侣,离爱[独行]而与五欲[无交]涉,虽已离欲,以尚有化生之色质,色界天质,故仍[未尽形累,自此]五净居天[已还],下至于梵众天,统[名为色界]总共十八天。继续看下去,这个无色界天对于我们欲界人来讲,很迷茫、`很陌生,如果不按照经典稍微解释一下。 4、无色界天,无色界中在无色界天中,有回心之大阿罗汉。回心就是回小向大,叫做回心,想要利益众生了。 5、经文【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有二种歧路: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义贯:[复次,阿难,从是]色界之[有顶]天,色究竟天,与无色界相邻之[色]界[边际中,其间]之增上者[复有]利钝[二种]人所行分[歧]之[路]:利的解脱生死;钝的就要绕一大圈。其利根者,[若于舍]定[心]中开[发明]了无漏人空之[智慧,慧光圆]明[通]达,[便]超[出尘]世境[界],离分段生死,[成阿罗汉],然彼若不以得小果为已足,而更[入菩萨乘],进修大菩提。[如是一类]圣者,[名为回]其小[心]向于大心之[大阿罗汉]。《楞严经》大纲
目次解说9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历代普贤菩萨感应四则
- 《楞严经》第十二套:?18>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楞严经》第十五套:?12>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楞严经》第八套: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8>
- 今天起傲慢心不敬佛法僧,你伤害到了谁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33>
- 《楞严经》第十六套:?45>(五十种阴魔)慧律法师主讲
- 《楞严经》第十五套:?18>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什么样的程度才能称为至心
- 《楞严经》第十三套:?3>道场加行(四种清净明诲)
-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13>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六十九)不做功夫开悟的时节因缘怎么会来
- 要平息愤怒,必须捨去对他人的怀恨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六十二)参究到无说无闻妄念不起处
- 《楞严经》第十六套:?4>五十种阴魔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25>
- 心力跟佛力之间的桥樑
- 《楞严经》第十五套:?5>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六十九)不做功夫开悟的时节因缘怎么会来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1>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