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福相追 终无远离
过去有一个国王,罪福终无身边有五位大臣,相追其中一位大臣前去请佛应供,远离但佛未接受,罪福终无于是相追大臣便返回。后来国王前去请佛,远离佛说:「此臣今日必当命终,罪福终无明日将由谁来供佛修福呢?」 这位大臣曾请佔相师为他佔相,相追相师说:「你将为兵器所伤而死。远离」于是罪福终无他便以军队设防,自己也拔剑自卫,相追剑不离手。远离此日深夜,罪福终无大臣欲眠,相追将剑交给妻子握持,远离其妻因疲睏而睡着,剑从手中掉落,恰好就斩断了丈夫的头。妻子便啼泣哭喊:「夫君死了!」 国王得知,召来其余四位大臣问道:「你们在旁护卫他,应当随时巡察是否有奸人加害,他的妻子也相随在侧,却还是发生了这件祸事,你们近身保护又有何用?」于是国王就斩断四位大臣的右手。 阿难请问佛陀,此事因缘为何?佛说:「这位死去的大臣前世是牧羊儿,妻子是一头白母羊,四位大臣则是匪贼,他们看到牧羊儿在牧羊,就都举起右手,指着白母羊,要牧羊儿杀了白母羊烹煮而食。牧羊儿只得杀了这头羊给匪贼吃。如是展转轮迴生死,今世因缘会遇而受报,这都是他们过去生的罪缘。」 典故摘自:《旧杂譬喻经·卷第一(三三)》 省思: 经云:「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死生祸福,皆有前因。凡夫不明白因果之理,畏惧恶果,想尽办法在果上防范,殊不知恶业果熟、业报现前时,无可逃避。修行学佛,知因识果,当于起心动念处觉察、觉照,断恶修善,持守净戒,长养慈心,对众生不加逆害,清净身口意三业、化除贪瞋癡三毒,如此方能免离惑业苦的轮转。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虚云老和尚山居诗六首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二)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八)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
- 一发心诵经口就臭,是诵还是不诵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众生相续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六)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二)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
- 观心无常,调伏我见的颠倒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四)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 随机阅读
-
- 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布施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九)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六)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九)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 出家人转世后能否记得前世的事情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四)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四)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六)【讲义】不应声闻,杂成中界。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
- 往生兜率净土的三品九等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九)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五)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讲义】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妄生涩滑
- 《地藏经》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八)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八)【讲义】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如眼有见,不能观眼;因香有故,应不知香?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 跑因果道场搞附体,还不让去寺院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义贯】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三)阿阇黎此云轨范师,堪为人师范故,共有五种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八)【讲义】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如眼有见,不能观眼;因香有故,应不知香?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