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师西天取经,原来菩萨真的已经事先安排好
1、玄奘大师西天取经,取经原来菩萨真的原菩已经事先安排好。下方卡片关注「正法清流」公众号加★星标★。经事玄奘前往那烂陀寺的排好最大心愿是拜见寺主戒贤法师,不过即便是玄奘西天先安最出色的留学生,也不可能一进校门就见到校长。大师的已拜见戒贤法师是取经一件十分庄严隆重的事情,当然需要一定的原菩仪式和程序:。 2、经事“乃差二十人非老非少,排好闲解经律、玄奘西天先安威仪整齐者,大师的已将法师参正法藏就是取经说,那烂陀寺派了二十位年纪与玄奘相仿,这一年玄奘三十二岁,正是壮年,精通经律,长相威严端庄、仪表整齐的僧人陪同玄奘前去拜见参正法藏--即戒贤法师。之所以要派二十个人陪同玄奘一同前去,一方面是表示对玄奘的重视,一方面也是在显示那烂陀寺的实力--先是四位高级教授,然后是二十位学问精深就连相貌都不逊于你的博士后,好让求学者收起傲气。 3、当然,玄奘始终是以非常虔诚谦逊的姿态前来求学,并没有半点倨傲之心。戒贤法师。戒贤法师经过一番繁琐而隆重的礼节后,戒贤法师开口了,问玄奘从哪里来。 4、玄奘回答:“从支那国,词义详見后面的备注,来,欲依师学瑜伽论就是说:弟子我从支那国,即东土大唐,来,想要跟着法师您学习《瑜伽师地论》。这原本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回答,没想到却让戒贤法师突然放声大哭起来,这让在场的所有人摸不着头脑。在众人眼中,戒贤法师一直是一位法相庄严的得道高僧,为何会在听到玄奘的回答后一把鼻涕一把泪,不顾形象地大哭起来呢。此时的玄奘也非常奇怪,不过他并不觉得自己的回答有什么不妥,也不便去问戒贤法师为何要痛哭,只是十分平静地坐在那里。 5、戒贤法师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让坐在一旁的亲侄子觉贤法师给大家讲一下发生在三年前的那段痛苦往事。觉贤法师也是那烂陀寺中一位以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著称的高僧,请他来讲这段往事有三个好处:。第一,戒贤法师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当时已经106岁,刚刚又沉浸在悲痛之中,担心自己一边流眼泪一边喘气讲不好故事; 1、第二,由别人来讲自己的故事可以增加可信度;第三,觉贤法师口才好,更能生动再现当时的场景。觉贤点点头,又叹了口气,垂泪给众人讲述了一段三年前的往事:。原来,戒贤法师一直患有痛风病,每次发作,都会手脚抽筋,关节像火烧刀割一样疼痛,服药缓解一阵后又会发作,足足折磨了他二十几年。 2、三年前,痛风病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戒贤法师觉得再这样痛苦的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就打算用绝食来了结生命。就在绝食的某一天夜里,戒贤法师做了一个梦,梦里出现了三位神仙,一位黄金色,一位琉璃色,一位银白色。其中一个神仙就问戒贤法师:“汝欲弃此身耶。 3、经云,说身有苦,不说厌离于身。汝过去曾作国王”。就是问戒贤法师:你打算就这样放弃自己的生命吗。 4、佛经上讲,人生是由苦难组成的,但是佛经上并没有讲,因为人生苦难就可以用自杀来逃避。因为你前世是一个国王,给众生带来了许多烦恼苦难,这才招来今生的报应啊。然后,这位神仙又劝戒贤法师,应该好好反省过去的罪孽,真诚的忏悔和改过,才能减轻痛苦。只要一边忍受痛苦,一边宣扬佛法,身上的痛苦自然而然就会消除;如果仅仅只是想以自杀来了结,那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苦难还会继续传到来世中去。 5、戒贤法师听完后,连忙参拜这三位神仙。金色神仙指着琉璃色神仙对戒贤法师说,你认识他吗,这就是观自在菩萨;又指着那位银白色的神仙说,这是慈氏菩萨,也就是弥勒菩萨。由于戒贤法师所精研的《瑜伽师地论》正是由弥勒菩萨所口授,所以他当即跪倒在慈氏菩萨面前,表示来世想投胎到他身边。玄奘大师西天取经,玄奘西天先安原来菩萨真的大师的已已经事先安排好
玄奘大师西天取经,原来菩萨真的已经事先安排好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以念头为一根线贯穿佛号,这样还是持名念佛吗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八)【义贯】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此识为复因意所生,以意为界?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一)【讲义】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三)【讲义】已三想阴(分三)午初举喻合法二就喻详辨 三结妄归真今初
- 如梦如幻的修学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六)【义贯】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若明合者,至于暗时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六)【义贯】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此识为复因身所生,以身为界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二)【义贯】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
- 遇到的处境常让我对念佛感到灰心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一)【讲义】二手于空相摩,即根尘相对,亦可指生灭不生灭和合
- 随机阅读
-
- 为什么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六)【讲义】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九)【讲义】当处出生,生无来处;随处灭尽,灭无去处;不过徒有幻妄名相而已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一)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
- 诸佛境界,实是吾人各具境界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九)【义贯】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 般若的空性,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一)【讲义】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必见圆满,何处和明?若明圆满,不合见和。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二)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
- 以身济子的母鹄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四)【讲义】复次,阿难!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义贯】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六)【义贯】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
- 如何通过身口意三业修净土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九)【义贯】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一)【讲义】阿难,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触于热手,若冷势多,热者从冷;若热功胜,冷者成热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四)【讲义】复次,阿难!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