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大德用功,真正是寸丝不挂万缘放下
心中默念,过去或持咒,大德或念佛,用功或参话头。真正心中用什么功人家是寸丝看不见的,打妄想人家也是不挂看不见的,所以这个在于自己。放下自己觉得念阿弥陀佛心不散乱,过去那就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大德心即是用功佛,佛即是真正心,念释迦佛,寸丝心就是不挂释迦佛。参话头无论你参「念佛是放下谁」也好,参「拖死尸是过去谁」也好,参「万法归一」也好,参「狗子有无佛性」也好,都是要去掉你的妄想,有妄想就有执着心和差别心。 「万法归一」就是万种念头归于一个念头,千差万别的杂念,都归到「念佛是谁」这个念头上,都归到自己的心地上,明明朗朗一个念头守住它,这就是用功。 老和尚在金山高旻寺打禅七,禅堂里有广单、一单、二单、三单。二人一单,同住二三年,不知对方叫什么名字,后来在外头行脚时碰到,问起来:「这位上座师父以前在哪里住过?」「我在某时候在某寺住过……」「那时候我也在那里,你是住在第几单?」「原来我们还是同单啊!」这就是修行人,同住几年不知对方姓名,不知长相。过去的大德用功真正是寸丝不挂,万缘放下,哪有像我们现在散心杂念,做什么都做不成的。 以前有位老修行,有一儿一女都出家了,后来女儿又还俗再嫁人,可能为了一些嫁妆,亲戚又不给,就打官司了,他一边念佛,一边想着去打官司,这样子念佛有什么用?「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徒然。」万法融为一体,烦恼即菩提,还有什么官司好打的呢? 总括来说,身心要调和,否则会出毛病。提起话头——参!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有欲便有苦,无慾则无苦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五)【讲义】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义贯】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此识为复因耳所生,以耳为界?
- 共读楞严开示(十二)会通四科,即性常住
- 弘一大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一)经云:“淫怒痴性,即戒定慧性,”以登伽之事证之,即可断疑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四)妙奢摩他、三(去声)摩、禅那者:阿难不知,十方如来,因地所修之定名,乃擧常途三种定之别名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四)复有,复字去声,不独声闻在座,更有无量辟支,云集而来。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名含二义故不翻
- 娑婆求空空愈远,往生极乐入有得空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讲义】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 随机阅读
-
- 念诵《普贤行愿品》能得到五种果报
- 共读楞严开示(十六)标列二本 独选耳根
- 共读楞伽开示2(上)——《 楞伽经》的传奇传承苏东坡先生护持楞伽经公功不可没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讲义】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 往生兜率净土的三品九等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六)【讲义】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五)【义贯】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义贯】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此识为复因耳所生,以耳为界?
- 修行人应该怎么面对是非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八)【讲义】因于通、塞,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嗅闻性。此闻离彼通、塞二尘,毕竟无体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四)如是,阿难!当知如是,觉知之根,非寤寐来;非生灭有;不于根出;亦非空生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三)【讲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 憨山大师的一生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二)众皆内秘大心(即菩萨)之行外现声闻(闻声修道证果之阿罗汉)之身。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八)爱欲为禅定之障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四)如是,阿难!当知如是,觉知之根,非寤寐来;非生灭有;不于根出;亦非空生
- 应该帮助的人不去帮,那你和文殊菩萨不相应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八)【讲义】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四)妙奢摩他、三(去声)摩、禅那者:阿难不知,十方如来,因地所修之定名,乃擧常途三种定之别名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三)欲漏 有漏 无明漏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