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造佛像 获福无量
昔日,敬造佛在迦毗罗城弘化。佛像当时释迦族中有一位童子名叫金光王,获福相貌端严,无量身形圆满,敬造身相光明犹如日月;聪明过人,佛像非常精进;结交年长者为师友。获福金光王童子非常富有,无量拥有各种异宝珍玩,敬造虽拥有这些财富、佛像珍宝,获福但并不贪着;与眷属、无量宫中的敬造女官及善于歌舞的女子,共一千五百人,佛像于宫中快乐的获福生活着。 一日,金光王童子听人说:「佛往昔因见三界轮迴之苦,故捨弃王位出家修行,于树下禅坐,降伏四种魔扰,证无上正等正觉,圆满佛道。」听闻此,心生欢喜,于是带领着眷属及侍从,一同前往佛所。 当金光王童子到达精舍门口时,即放下憍慢之心,与眷属们恭敬地徒步向前。来至佛前,合掌顶礼,赞歎佛:「如来之身犹如金山,又像是众宝严饰的宝幢,面如满月,圆满清净,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相光明,犹如千日般晃耀,遍照十方;尊贵、吉祥,具有大智慧、大精进、大功德,福慧具足。知一切法,断一切疑,具一切智,为人天之师,是三界教父,为救济众生,出现于世间,见者皆欢喜。」 金光王童子如是赞佛后,绕佛三匝、顶礼,然后于一处就座,欲听闻殊胜妙法,此时又于心中起念:「我为什么有出生在王宫,且具有大势力的福报,这当中的因缘果报是如何?」佛知金光王童子心中所想,及与会大众希望听闻佛法之心,于是便为大众广说十二因缘及四圣谛。佛说法,言辞巧妙,含义深远,义理纯正。广说十二因缘及四圣谛后,佛接着说金光王童子过去生因果之事。 佛对金光王童子说道:「过去九十一劫时,有毗婆尸如来出现于世,十号具足,说法教化利益众生,圆满教化后,即入涅槃。当时,有一个人以种田为生,虽然非常勤苦耕作,生活仍贫乏,但喜欢修习善法,于是节省日常用度,存下的钱用来造毗婆尸佛像以供养。 这位以种田为生的人,因为造像供佛所获得的福报,是百千生皆为转轮圣王,统理四天下,拥有轮王七宝,能乘空飞行,得大自在,身相光明,受最上妙乐;之后投生于六欲天中为天主,经百千生受大快乐;又百千生为梵天王,百千生为净光天主,百千生为四无色界主;受天妙乐之后,降生人间,生于剎帝利、婆罗门、毘舍族中,常处王位,得大自在。现在的金光王童子就是从天界投生于王宫,他先前所作的福业并不会减损,最后会漏尽烦恼,证于寂灭。当时那位以种田为生,敬造佛像的人,就是现在的金光王童子。 若有人以玻胝迦宝、珠宝,或用金、银、鍮、铜,乃至木石、象牙等,铸写雕镂佛形像;像中或有舍利或无舍利,佛像尺寸或短或长,或大或小,乃至用香泥制作佛像,皆能获得同等造佛像的殊胜果报。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至诚清净之心,用妙香水如法沐浴所造之佛像,于命终后,常生于剎帝利、婆罗门、毘舍、首陀上族中,福德圆满,六根具足,得宿命智,获善眷属;乃至奴婢、车马、珍宝、财物等一切受用皆具足;一切众生皆依其为主,见之欢喜,并愿意随顺、听从;诸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等,恆常护念,凡所愿所求,一切皆得。 浴佛所获得的福报,犹不能说尽,更何况是造佛像的功德?能于嫉妒、憎爱、贪瞋癡等一切烦恼中,速得解脱,渐次修行,证无上觉。」 此时,佛重说偈言: 「我于灭度后,若男若女等,用众宝造像,妙香水沐浴,又以适悦华,志心而供养。于后生生中,感得端严报,一切诸众生,瞻仰而无足,获种种果报,尊贵及快乐。 以此余善业,远离诸烦恼,癡暗云翳除,如月住虚空。 后复承胜力,往生于天界,作天之主宰,百劫受快乐。 于彼寿命尽,下生为轮王,色相如天身,福德而殊胜,七宝恆随逐,有神通自在,巡游四洲境,一切得随心,后入于圣道,乃至证涅槃。又复有众生,得遇于佛塔,中有设利罗,细与微尘等,是人心欢喜,作种种供养,当获大福聚,如前等无异。如来变化身,普遍于三界,是人供养福,所感诸果报,乃至得名称,亦遍于十方。 身色如真金,光明恆晃耀,于天上人间,受无量快乐。」 金光王童子听闻佛广说微妙法,以及自身过去的因缘果报后,对于眷属心无恋着,厌离富贵,愿意弃捨世间享乐,于正法中出家。佛即为其剃度为沙门,金光王童子当即证得阿罗汉果,而随同一起来到佛所闻法的眷属们,也得证道果。 佛说法后,金光王童子及其眷属,以及与会大众,皆闻法欢喜,信受奉行,恭敬顶礼佛后离开。 典故摘自:《佛说金光王童子经》 省思: 公案中,金光王童子因为过去生敬造佛像,以此功德,后世获福无量,乃至得值遇如来,出家修行,成就道果。《地藏经》云:「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三宝住世,佛法得以流布,众生方有所依。敬造佛像,能让众生得以瞻礼,培植善根,是自利利他之行。乃至以清净心供养,亦能获福无量。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真心究竟在何处?就在念佛当中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销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九)【注释】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
- 共读楞严开示(十七)道场加行 断杀、盗、淫、妄
- 学佛人的五种种性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五)是故当知:意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六)【讲义】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刺若、非波罗密多。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销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
- 圣贤处事,惟宽惟厚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二)【讲义】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者:性觉则性本二觉,本具妙明明妙,并不假明而明之
- 随机阅读
-
- 念《地藏经》想要去做坏事,这是不保护你的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六)所问相云何?及所问非我,云何为胎藏,及种种异身?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五)佛有三身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八)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 净土正行,尤以念佛为首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七)阿难自云:“顿悟禅那,修进圣位。”文只半卷,即题中诸菩萨万行是也。此是自他两利,上求下化之行
- 共读楞严开示(二百七十九)【讲义】因于通、塞,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嗅闻性。此闻离彼通、塞二尘,毕竟无体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九)【讲义】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音铎)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
- 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讲义】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七)阿难自云:“顿悟禅那,修进圣位。”文只半卷,即题中诸菩萨万行是也。此是自他两利,上求下化之行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八)【义贯】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 如果不吃肉,吃蛋可以吗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八)比丘梵语,即五不翻中多含不翻,以名含三义故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九)【讲义】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音铎)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二十七)缘句非缘句。因句非因句。烦恼句非烦恼句。爱句非爱句
- 仅贪求极乐世界的享受,是否会障碍往生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六)【讲义】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刺若、非波罗密多。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二)【义贯】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八)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