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好还是参禅好,在于个人是否相应
有人说: "念佛比参禅较为稳当。念佛"其实念佛一法,好还好于又有"事念"和"理念"的参禅不同,"事念"是个人念一句佛号,持之不断,否相这样慢慢的念佛,就能收拾多心而成一心了。好还好于"理念"就是参禅迴光返照,现前一念。个人能念之心,否相没有心外的念佛佛可念,所念之佛,好还好于没有佛外的参禅心可念。所能双亡,个人事理无碍。否相到那个时候,便可亲见自性弥陀,与参禅的人亲见本来面目,没有二样。 所以云居山虚云老和尚在世时,他并不规定每个人都一定要参禅,因为若不相应,勉强去参也不行。如果你很乐意念佛,而念佛的工夫又可以用得上,能够清净你的心意、念头,那么就念佛好了。当念到一心不乱,不念而念的时候,便是念实相佛了。 念实相佛和参话头,清净境界现前的时候,无异无别。念佛如此,持咒诵经也是如此。所以说: "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法法都是圆融无碍的,不要妄生分别执着。
- 最近发表
-
- 跟出家师父同坐一起,感得什么果报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六)【讲义】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五)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此下十二句,叹实德迥异二乘,显然菩萨作略;此四句叹自利之德体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三)【义贯】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回无所有
- 蕅益大师开示三种念佛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一)夫群生莫不有心,而真心难悟 修行莫不有定,而性定难明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四)【讲义】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七)【讲义】午二就喻详辨 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
- 这个苦谛很重要,你一定要从痛苦中觉悟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四)【讲义】寅二别明即妄即真(分四)卯初会五阴即藏性 二会六入即藏性 三会十二处即藏性
- 随机阅读
-
- 如何在寺院诗意地蹲茅坑
- 共读楞伽开示3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五)【义贯】阿难,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此识为复因舌所生,以舌为界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五)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此下十二句,叹实德迥异二乘,显然菩萨作略;此四句叹自利之德体
- 出家人为什么坚持上早晚课
- 共读楞严开示(贰佰零二)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是中有非灯非见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二)【义贯】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讲义】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 五时说法都有净土法门的施设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一)【讲义】卯二会六入即藏性(分二)辰初总征 二别释今初
- 共读楞伽开示2(上)——《 楞伽经》的传奇传承苏东坡先生护持楞伽经公功不可没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八)【义贯】阿难,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
- 文殊师利菩萨降伏魔王波旬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三)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七)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九)【讲义】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是华相非从空来,非从目出之故
- 临终神识失控,如何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一)如是我闻有四义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六)但此国见,彼国众生,本所不见,亦复不闻,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九)【义贯】阿难,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劳。其人若病,则有苦味;无病之人,微有甜触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