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大愿——(第39愿)受乐同于漏尽
设我得佛,大愿第愿国中天人所受快乐,受乐不如漏尽比丘者,同于不取正觉。漏尽 我成佛时,大愿第愿我国土中的受乐天人所享受的快乐,如同烦恼灭尽的同于大比丘(阿罗汉)所受的快乐。如果这一愿不能兑现,漏尽就不取正觉。大愿第愿 九法界众生悉有趋乐避苦的受乐生命本能,然何为真实快乐呢?业力凡夫追求的同于是感官快乐,以获得精美之色声香味触为乐。漏尽然此五欲之乐会变化,大愿第愿因能感之心是受乐生灭法,所感之五欲外境会变异。同于所谓乐极生悲,苦尽甜来。是故,吾辈凡夫享受的这种快乐并不真实,属于外乐。 从修道的层面来说,有四禅八定的内在快乐。这种禅定状态乐受超胜于感官快乐,其质量和持续时间更为高妙长久。然此快乐亦属心意识范畴,不能恆久,纵然安享非想非非想定乐,八万大劫后还是会堕落轮迴,并不究竟。 另有一种是法乐——法性之乐,这是从自性清净心所生起的乐。阿弥陀佛称性肇立此愿,即是惠予国中天人真实的快乐,这种快乐超胜于世俗的外乐与禅定的内乐,乃是法性之乐,比喻为如同漏尽比丘所受的快乐,即是见思烦恼断尽之阿罗汉的快乐。 「漏」是指烦恼。此漏有多义,兹举六义。一者漏有留住义,令众生滞留在三界。我等众生由于有无明烦恼,就会从六根门头漏泄过患,造诸恶业于此三界轮转不休。二者漏有淹贮义,令更多的业力种子被储存。每天妄想纷飞,都是给阿赖耶识储存业力的种子。三者漏有流派义,六根门头就会流出烦恼。六根追逐六尘,眼根希望看美好的颜色,耳根喜欢听美妙的声音……由此就会流派烦恼。 四者漏还有禁锢义,众生被烦恼禁锢在轮迴中。五者漏有魅惑义,烦恼能够变换种种形态,魅惑身口意去造业。六者醉乱义,烦恼能让人像喝醉了酒一样,无惭无愧,颠倒放逸,以恶为能,不知羞耻。可见,漏即是我等众生痛苦的根源,轮迴的根本。由于有烦恼在,吾人一辈子不得快乐,镇日忧愁逼恼,偶尔有点欢乐微笑,很快又消逝,乌云密布,可谓苦海无边。 我等众生自性本具快乐(即涅槃四德之乐德),然被烦惑所覆盖。阿弥陀佛从本源上解决,令往生者断除烦恼,一切流注、贪爱、五盖、缠缚全都断尽,心得好解脱一断爱染;慧得好解脱一断见惑。经云:「自然德风,徐起微动……风触其身,皆得快乐。譬如比丘,得灭尽三昧。」 阿弥陀佛愿力流现的「德风」,有着甚深般若的内涵,能令往生者以无所得为方便,无取无捨,无住无着,旷蕩念道(毕竟空),无他之念,无有忧思,自然无为,虚无空立,淡安无慾。入空无相无作三昧,又能作得善愿,尽心求索,不住无为,不尽有为,长与道德合明,恆与真如相应,清净定安静,乐之无有极,善好无有比。 《无量寿经》描述的净土天人圣众所安享的法性之乐,乃是九法界众生最胜最尊最妙之快乐。亦是内在法性涅槃之乐的彰显。阿弥陀佛以大慈愿力加持,令国中天人未证涅槃而得涅槃乐,亦是将佛地果德无条件的恩赐。我等苦恼众生,亟须领受这份恩典,往生净土,安享这份真实的快乐。何幸如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穷子喻」对我们的启发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讲义】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四)【讲义】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七)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
- 只要证得了空的义理,看一切就无罣碍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一)【讲义】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而出?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七)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七)【义贯】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
-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六)【讲义】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者:上二句指细色,此二句指粗色,即虚妄身境,内外四大之色
- 随机阅读
-
- 饮酒食肉,能令子母不得安乐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九)严净毘尼者:毘尼戒律之总名,此云善治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七)阿难自云:“顿悟禅那,修进圣位。”文只半卷,即题中诸菩萨万行是也。此是自他两利,上求下化之行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一)【讲义】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
- 终日在妄之性灵,即终日恆真之性灵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二)【讲义】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二)【讲义】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四)云何断诸想?云何三昧起?破三有者谁?何处为何身?
- 佛法无量义,一以净为本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九)【讲义】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华,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六)【义贯】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四)觉有三义,作二种解释
- 临产助念可护佑产妇母子平安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七)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
- 共读楞严开示(贰佰零一)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则合傍观,屏、帐、几、筵有圆影出?离见别有,应非眼瞩,云何眚人,目见圆影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五)【讲义】辰二众生相续(分三) 已初六妄成就 二四生感应 三结成相续 今初
- 千万莫上邪魔外道的当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八)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 共读楞严开示(贰佰零一)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则合傍观,屏、帐、几、筵有圆影出?离见别有,应非眼瞩,云何眚人,目见圆影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九)丙二发起序 此经以阿难示堕淫室为发起之端,以阿难过去空王佛所,与佛同时发心,其深本同前上首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