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量寿佛经》第一观:日观
【经文】 佛告韦提希,观无汝及众生,量寿应当专心繫念一处,佛经想于西方。第观云何作想,日观凡作想者,观无一切众生,量寿自非生盲,佛经有目之徒,第观皆见日没。日观当起想念,观无正坐西向,量寿谛观于日欲没之处,佛经令心坚住,第观专想不移。日观见日欲没,状如悬鼓。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是为日想,名曰初观。 【译文】 佛告韦提希:「你和众生,应当专心繫念于一处,观想西方。如何作观想呢?凡作观的一切众生,只要不是天生的双目失明,都见过太阳落山的光轮之相。应当就此起观想,端身正坐,面朝西方,沉静地注视太阳即将没落之处,就将心长久地安在这落日景观上面,坚持不移。睹见落日之光相,形状如同悬在空中的鼓面。观想落日景象成就后,不论闭目开目,日没的情景都要明晰显现,如在目前。这是日想,名为初观。」 【按语】 此为第一观:日观;是以下观法前行基础。因凡夫内心暗冥散乱,不能明见净土妙境,所以佛令专想落日之形。令凡夫暗心之宅,显出舒辉之朗日,以此观力,寄想远标于极乐剎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七)【义贯】阿难,汝常晨朝以手摩头。于意云何?此摩所知;谁为能触?能为在手?为复在头?若在于手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讲义】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妄生涩滑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五)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
- 地藏菩萨最初是怎么发心的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九)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二)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八)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
- 蕅益大师开示三种念佛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四十八)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
- 随机阅读
-
- 佛的不思议德相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众生相续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四)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九)【讲义】癸初发愿报恩二誓言度众生三求除细惑四速成正觉五申述不退今初
- 佛现相来垂手接引,如何判断是佛是魔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五)发觉初心,二决定义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八)【讲义】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如眼有见,不能观眼;因香有故,应不知香?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八)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 金色僧人代受刀灾,父母由此深信佛法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义贯】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讲义】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妄生涩滑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九)【讲义】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时,手执阳燧,日前求火
- 佛现相来垂手接引,如何判断是佛是魔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一)业果相续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五)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
- 共读楞严开示1——科判与序文
- 遇到的处境常让我对念佛感到灰心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四)【讲义】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五)【讲义】阿难!汝且观此:祇陀树林,及诸泉池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二)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