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各有各的业力
我们无始劫以来,一家人众生的各有各第八识有很多很多的这个「界」,这个「界」呢,业力就是一家人善恶有漏无漏的种子。这个种子为什么叫「界」呢?因为它变现果报的各有各时候,会把众生做一个区隔:你的业力业只有你可以受用,你不能把业分享给儿子。一家人 所以你看一个家:一家四口人,各有各住同样的业力房子、吃同样的一家人饭菜,有些人活得很快乐,各有各有些人活得很痛苦,业力因为各有各的一家人业力呗,是各有各吧?所以它有界限,你不要以为你们一家人,业力就大家都没有界限,不是啊,各人受各人的业力,因为共业中还有别业。所以这个「界」,就是说它基本上是有区隔的,那么这个界指的是种子。 那么这个一切法等依,这个一切法是什么呢?是果报的现行。果报它叫「一切法」,就是我们无量劫来的种子跟果报,都必须要依止第八识,种子是它来摄持,果报是它来变现,也因为第八识它的受熏持种、变现果报,所以由此有第八识,这个「此」指的是第八识了,因为有第八识的缘故,才构成了六道的轮迴跟涅槃的成就。 因为我们平常放逸的时候,造了有漏的善恶业,我们平常听经,在佛堂做功课的时候,栽培了菩提心、空正见,还有忆佛念佛的种子,这个出世的种子,所以我们的生命当中,有躁动不安的相状,也有寂静安稳的相状。这两个相状为什么能够出现呢?因为第八识它把你所有的修行的种子,都保存下来。 所以所有有漏的果报,是由有漏的业种子变现的;无漏的功德,是我空、法空的无漏的种子变现出来的,这是第一个:从有漏无漏来谈相由心生。就是这种躁动不安的相、涅槃寂静的相,都是第八识变现的,这是从有漏无漏。 我们再从善恶的角度:「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它举出了六道里面四个来作代表:鬼道、畜生道、人道跟天道。那么每一道,当然这个就是五趣杂居地嘛,对不对?每一个人都生长在一个环境,但是因为他的第八识的业力不同,而各自循业发现。 怎么说呢?举一个例子:「等事心异故。」比方说水,水它是一个相状,是吧?但是这个相状,它只是针对人来安立,它是一个湿润的一个相状;但是如果你是鬼道众生,去接触水的时候呢,因为他的罪业重嘛,所以他的心跟水接触的时候,他看到的是火;那么畜生道的鱼,它跟水接触的时候,它看到的是它的房子,没有好也没有坏;那么天人那个善力强,他看到水,是他的琉璃地,是宫殿楼阁。 那么我现在问一个问题,它到底是什么?你说它是水也对,你说它是火也对,你说它是房子也对,你说它是琉璃地也对,所以「许义非真实」,所以一切法没有真实的内涵。它如果是真实的,那应该每一个人去接触它,它如果有真实独立的体性,每一个人接触它应该都一样嘛!事实上它的本性是空性的,所以各人的业力去接触它,各人变现自己的相状出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憨山大师的一生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四)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七)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
- 共读楞伽开示3
- 欢喜心扫塔礼塔之殊胜功德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四)如是,阿难!当知如是,觉知之根,非寤寐来;非生灭有;不于根出;亦非空生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一)夫群生莫不有心,而真心难悟 修行莫不有定,而性定难明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四)【讲义】寅二别明即妄即真(分四)卯初会五阴即藏性 二会六入即藏性 三会十二处即藏性
- 只要真信切愿必定往生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三)【讲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 随机阅读
-
- 我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是我心中之佛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四)复有,复字去声,不独声闻在座,更有无量辟支,云集而来。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名含二义故不翻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四)【讲义】汝观是人,为愚为慧?富楼那言:空元无华,妄见生灭,见华灭空,已是颠倒,敕令更出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五)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此下十二句,叹实德迥异二乘,显然菩萨作略;此四句叹自利之德体
- 单持佛号力量小,需要兼持咒语吗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一)夫群生莫不有心,而真心难悟 修行莫不有定,而性定难明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三)【讲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五)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此下十二句,叹实德迥异二乘,显然菩萨作略;此四句叹自利之德体
- 净土正行,尤以念佛为首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初悔闻请定竟 戊二 会众愿闻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九)【讲义】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九)【义贯】阿难,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劳。其人若病,则有苦味;无病之人,微有甜触
- 往生没捷径,只有靠熏习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二)【讲义】辰二 依本来心圆彰藏性 (分三) 巳初 圆彰空藏一切皆非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楞严经中之醍醐妙联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九)【讲义】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
- 「多闻」比不上「反闻」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四)【讲义】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五)【讲义】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