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信」与「至乐」的含义
「至信」就是至信至乐深信,里面不夹杂怀疑。至信至乐法相宗里说「信」是至信至乐一个善心法,十一位善法之首。至信至乐信心就是至信至乐清净的意思,「心净为体」。至信至乐我们对于阿弥陀佛名号的至信至乐功德,对于西方极乐世界是至信至乐超胜十方诸佛的庄严剎土,是至信至乐我等众生故乡的事实,要有决定的至信至乐信心。 这个信心展开的至信至乐内容就很多了:首先从事相上要相信释迦牟尼佛介绍给我们的「二有」 ——有极乐净土,有阿弥陀佛——真实不虚;其次要相信六方诸佛伸出广长舌相来证明佛的至信至乐法语真实不虚;进而要相信西方极乐世界虽然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剎之遥远,但仍然不出我现前一念之外;还要相信极乐世界才是至信至乐我们的故园,娑婆世界是至信至乐我们需要厌离的秽土;最后要相信阿弥陀佛是早已成就的佛,我等众生是至信至乐未来当成的佛,体性上平等不二。 如果从根机和修法方面来谈「信」,善导大师说有两种「深信」:一是深信我们现在是罪恶生死凡夫,靠自己的力量出不了三界;二是深信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给了我们出离三界的一个强缘。这些都是构成信心的内涵。 但这些虽然说了,我们也觉得不容易产生信心,因为太超越了,太不可思议了。怎么办呢?那就从仰信开始:相信佛不会骗我们。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阿弥陀佛的大愿,这都是释迦佛开悟的境界,现在为度我等众生,把他开悟的境界和盘托出。我们能够仰信,就等于把佛的开悟变为了我们的开悟,把佛的知见变为了我们的知见。「信为道元功德母」,没有信,夹杂着怀疑,犹豫不决,修净土法门是很难进入的。 「乐」就是一种情绪状态、情感体验,就是很喜悦、很欢喜、很庆幸,心生大欢喜,得未曾有。这是众生旷劫以来不断地流转,终于遇到了一个当生能出三界牢狱的法门,而且是仰靠他力就能顿超的法门,因此我们要生起好乐,而且不是一般的好乐,是至乐。 就类似于《法华经》中的与会声闻,总认为自己已经证到涅槃了,结果一听大乘圆教的佛法,才发现自己只是在三百由旬的化城。然而知道五百由旬宝所的富丽辉煌后,发现自己也有份,那种欣庆之情难以言表。 如同自己是一个穷子,老父亲是一个大富长者,只要点头肯认和父亲的血缘关系,所有的财富都是自己的。从来不敢想,也不会去想的事情,忽然得到了,「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这些声闻期待的只是「羊车」,辟支佛期待的是「鹿车」,权教菩萨期待的是「牛车」,谁知道佛竟然给了他们「大白牛车」,得未曾有。 一个净业行人也要具备类似的「至心信乐」。如果听了念佛法门无动于衷,觉得就那么回事,那「至乐」心出不来,说明「至信」心肯定没有。这里确实要有深刻的智慧和善根才能显现这种净土的情怀。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净土正行,尤以念佛为首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九)我闻;即闻成就。我之一字,有四种不同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五)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八)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
- 菩萨成就国土,要有两种准备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讲义】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妄生涩滑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八)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九)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
- 蕅益大师开示三种念佛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九)我闻;即闻成就。我之一字,有四种不同
- 随机阅读
-
-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及普门的含义
- 共读楞严开示(七十)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六)【讲义】不应声闻,杂成中界。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一)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慾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二)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讲义】阿难!如汝所明,眼色为缘,生于眼识
- 临产助念可护佑产妇母子平安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六)【讲义】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四)天然本妙,近具根中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 凡事尽心尽力,时时反省自己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八)【讲义】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如眼有见,不能观眼;因香有故,应不知香?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一)【讲义】[未三破因空生]破除因虚空而生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二)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
- 天乘四种禅定之四禅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九)【义贯】阿难,风性无体,动静不常: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僧伽梨角动及傍人,则有微风拂彼人面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九)【讲义】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时,手执阳燧,日前求火
- 搜索
-
- 友情链接
-